您当前的位置:数说成就
上海妇联:着力打造服务妇女品牌
中国妇女报  2013-10-11
  在上海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如何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提高服务妇女群众能力一直是上海妇联探索的工作课题。上海女子教育联盟,上海妇联新闻发言人制度等特色品牌的推出,打造出一片具有时代特征、城市特点,符合上海发展、服务上海妇女的上海妇联工作新天地。

  构建上海女性终身教育体系

  初入职场的李晓莉曾经很苦恼,由于就职于外企,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要求职员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而上网搜索的不少礼仪知识,都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距离。除此之外,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也限定了她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四处请教。这样的困扰在很多像李晓莉这样的大学应届生中普遍存在。
  “最好是有老师手把手教化妆,教餐桌礼仪,以及指导着装、搭配。”李晓莉听说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开设这样的礼仪培训课时,李晓莉说,“很实用,这是我所需要的。”
  上海市妇联在调研中发现,从职业女性的出国进修到刚刚来沪务工的技能培训,从社区妇女的上网浏览到年轻妈妈的家教咨询……妇女群体的需求多元多样。
  为了给妇女搭建更丰富、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平台,上海市妇联创造性地提出“联盟”概念,2012年2月22日,国内首创的上海女子教育联盟(上海女子大学)宣告成立, 同时亮相的还有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女子教育联盟(上海女子大学)由上海市妇联牵头,市教委指导,联合上海相关女子教育资源,以实施妇女终身教育、开展女性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为基本职能的非教育实体的合作组织。它以女性教育需求为导向,涵盖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据了解,目前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围绕职业技能、专业提升、婚姻家庭、女性修养四大板块,融入性别视角,推出了涵盖女性人生发展各阶段多样化需求的100余门课程。
  一年来,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首创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家政管理方向)大专班;建立了10家教育实践基地;与上海移动合作开发“女子空中学堂”,推出“女子学堂精品书屋”,完成了第一阶段网站建设,推出网上信息发布、信息预约和查询。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女子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翁文磊告诉记者,今年年底上海妇联争取实现上海开放大学女子学院区县学习中心全覆盖,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居村一级的学习点。

  完善妇联新闻发言人制度

  2013年6月6日,上海一所国际学校的一名外籍教师涉嫌性侵多名儿童被曝光。
  6月6日下午,上海市妇联通过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海市级媒体、上海市妇联官方网站和微博、全国妇联官网等渠道对该行为进行了谴责,呼吁学校、家长加强对儿童自我保护教育和日常关心。
  6月8日,上海市妇联邀请法学、社会学的专家及律师、法官等座谈,对性侵儿童现象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厘清各方的责任,呼吁为儿童健康成长建起一张“社会防护网”。及时编印《儿童自护手册》发放给家庭,指导部分社区家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2013年6月30日,上海浦东某小区两名女童从家中坠亡,年龄仅为5岁和7岁……7月1日,上海宝山区一名5岁小男孩不慎从四楼高空坠落。
  针对接连发生的两起高空意外坠落致儿童伤亡事件,上海市妇联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发出声音,强烈呼吁家长切实履行法定监护人义务。
  今年以来,在涉及妇女儿童被侵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时,上海市妇联主动亮相,第一时间表明态度、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上海市妇联主席焦扬认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社会风尚的形成上,妇联组织必须确保关键时刻不失声、不缺位。
  2013年,为了形成全社会关心女性合法权益维护的良好舆论环境,上海市妇联推出了《上海市妇联新闻发布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妇联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对涉及妇女儿童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进行介绍,对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进行解读,对违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突发事件、舆论热点进行评议,表明妇联的态度与立场,树立妇联组织的良好公众形象。
  一月一次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拉近了妇联与公众的距离,有效放大了妇联的声音,扩大了妇联的影响力。而在舆情应急处置上,不断建立起的工作规定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13年以来,媒体先后报道了父亲摔伤幼子、外籍教师性侵学生、儿童坠楼等多起重大事件。上海市妇联获悉情况后,立即启动舆情应对工作程序,新闻发言人助理小组征求有关专家的建议并讨论发言口径,经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组长审定后,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表明态度。同时,将新闻发布、专家发声、媒体跟踪、政策建议、工作跟进等举措进行组合,使妇联的舆情应对更加立体化。(中国妇女报记者 丁秀伟)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