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数说成就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打造“吉林三姐”品牌 开创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
中国妇女报  2013-10-29

农村贫困妇女现场领取5000元贷款

  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竺延风(左二)、中共吉林省委副秘书长贺东平(右二)、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右一)、时任吉林省妇联主席、现任吉林省妇联党组书记关德伟(左一)为吉林大姐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牌。

吉林省妇联创业就业工作获得的荣誉(部分)

“吉林网姐”培训现场

 

延边州巧姐朴仁子在制作手工艺品

"吉林大姐"和"吉林保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合影

欧亚e购与省妇联携手助力巾帼创业梦想

我们一路同行

 
  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推动吉林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全省各级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优势,用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形势政策、创业文化、“四自”精神等教育,让妇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敢创业;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门类技能培训,让妇女提高能力会创业;通过实施“巾帼创业小额借款”等项目,让获得资金扶持的妇女能创业;通过扩大劳务输出,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巾帼信息服务站、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妇女在良好的条件下创成业;通过打造“吉林三姐”品牌,不断开创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为助推民营经济腾飞,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截止到目前,全省妇联系统已带动61万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吉林省妇联创业就业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
  ——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在开展形势教育、择业观教育和创业就业政策解读,引导妇女转变观念的同时,全省各级妇联针对妇女群众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开展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全省累计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2874期,受训妇女14.6万人;其中,仅“吉林大姐”培训就达1000多期。妇女适用技术年培训人数均在30万人以上,有近80%的妇女掌握了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每年上百期的创业女老板培训,累计受训人数44732人。全省建立了99个“吉林巧姐”培训基地和30个妇女手工艺品协会,6万多妇女成为手工艺品制作的“吉林巧姐”。自今年7月“吉林网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已入驻企业20余家,培训学员300余人,已有200多名学员注册了网店,其中26家已开业营运。
  ——项目资金扶持,破解妇女创业就业瓶颈。各级妇联千方百计争取政府、金融信贷部门支持,加大妇女创业就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与农村信用社联合推出“小额信贷促增收项目”,每年为4万农村妇女发放贷款10亿元,已累计发放73.52亿元。面向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实施“巾帼创业小额借款项目”,目前已滚动借出资金4696万元,扶持带动38295名妇女创业就业;贯彻落实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项目,重点扶持妇女创办的投资省、见效快、有收益的小型企业,截至2013年9月底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6亿元,扶持创业妇女44325人。
  ——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增加妇女创业就业机遇。“多措并举,筑路架桥”,各级妇联通过成立女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妇女创业致富。目前,全省妇女领办、创办的各种产业的专业合作社1946个,发展会员5.3万户,辐射农户36万人;在政府开发公益岗位中,实施“公益岗位惠妇女”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利用公益岗位安置妇女66543人;推出“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项目,组建了创业导师团10个,建立见习基地526个,提供见习岗位8046个,已有11739名女大学生在基地见习;创办吉林省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吸纳了28家小微企业入驻,带动5000名妇女就业;实施“巾帼信息桥”项目,搭建妇女生产创业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在村妇代会和女农民合作社中建立“巾帼信息服务站”1135个,为广大妇女提供各类致富信息20余万条……
 
“吉林三姐”,妇女创业就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吉林三姐”风采录
 
  “吉林三姐”是“吉林大姐”“吉林巧姐”“吉林网姐”的统称,是吉林妇女创业就业的三大品牌。她代表的是家庭服务、手工艺品制作、电子商务三个崭新的巾帼阵容。
  “吉林三姐”是全省妇联组织完成的又一部杰作。她体现出作为“桥梁”“纽带”的妇联组织关爱和服务妇女民生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是妇联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是妇联组织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特殊作为,是妇联组织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妇联组织对创业文化的弘扬和光大。
 
  “吉林大姐”,书写中国家政服务的新篇章
 
  草长莺飞的季节,45岁的下岗女工裴春芳只身飞往香港,去一个美国人家庭当保姆。走下舷梯那一刻,她再一次给自己撑腰打气:“我是吉林大姐!”顿时,陌生、孤单、胆怯一扫而光,升腾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自信和豪迈!
  以后的几年里,她辗转于香港、深圳、上海等地的外国人家庭,以流利的外语和良好的素质能力,为“吉林大姐”赢得一片“OK”声……
  大姐,一个含着亲切、融着尊重、熟悉而普通的称谓。所不同的是,前面加上“吉林”二字,便有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人文特点。八年前,第一支“家政服务员”队伍跨出省门,高高扬起了“吉林大姐”这面旗帜!
 
  独辟新径,“吉林大姐”闪亮登场
 
  “下岗了,失业了,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没工作,就业难,我们的生活怎么办?”
  作为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在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中,就业矛盾相对更为突出。同样,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总量相对增大。因此,做好妇女就业,促进妇女的生存与发展便成为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的第一要务。
  于是,在连续不断地开展改革形势与政策、理想前途与“四自”精神、择业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一个纵横省、市、县三级妇联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着政策、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指导等多种服务;持续不断地举办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妇女再就业能力。同时,相继实施了“巾帼创业小额借款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扶持,让众多的下岗失业妇女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2006年,吉林省妇女再就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春天!
  此时,全省8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涉及50多万职工面临再就业的需求。其中女性占了不小的比例,更为突出的是“4050”人员成为就业中的一个难点。
  省内就业岗位有限,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一个调研新发现让妇联组织眼前一亮:在全省劳务输出总量中,妇女仅占35.7%!辩证地看,这个“弱势”的背后有着一个无限大的就业空间。
  于是,省妇联审时度势,确立了“开辟域外市场,打造劳务品牌,搭建转移平台,促进妇女就业”的新思路,确定了以深圳、珠江三角洲为主要输出区域和合作伙伴,在规范实施了业务咨询、招工报名、面试体检、技能培训、护送上岗等“一条龙”服务之后,首批30名经过考核合格的输出人员整装待发。
  临行前,妇联干部们细细思考:从家乡走出去的这些姐妹,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整体,应该取一个什么名字呢?眼前的一位位姐妹,朴实大方,干净利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浑身上下透露着黑土地的风情。就叫“吉林大姐”吧!“吉林大姐”!亲切的尊称,雅俗共赏!有了名字还要有整体的形象标志,“小红帽、红围裙”成为“吉林大姐”的统一着装……
  2006年4月6日,一番精心地操办之后,省妇联像嫁女儿一样,欢天喜地地把30名“吉林大姐”送到了深圳。
  初到南国,尽管受到了当地媒体的热切关注,但“吉林大姐”的家庭服务质量究竟如何,还是现出“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生寂。
  “吉林大姐”们用不同凡响的方式进行了自我推介和自我宣传:广而告知的“东北饺子宴”,她们包出了40多种馅、十几种颜色的东北风味饺子,请特区的市民免费上门品尝。举办“吉林社区文化节”,表演东北秧歌和“二人转”。引来深圳、香港等媒体争相报道。一连几天,深圳劲吹东北风,“吉林大姐”尽显风采,大饱口福和眼福的深圳市民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吉林大姐”。签约后三天时间,30名“吉林大姐”被“一抢而光”,工薪最多的达到1500元……
  首战告捷,让妇联干部们信心大增。接下来,“吉林大姐”品牌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一个“珠三角以深圳为重点,长三角以上海为重点,再向北京拓展”的输出区域方略确立实施,并制定了两年内向域外输出万名“吉林大姐”的目标。
  一个月后,第二批“吉林大姐”培训完毕。临行那一天,火车站站台上,鼓乐齐鸣,红色的大型条幅鲜明耀眼,省委省政府责成一位副省长前来送行,125名“吉林大姐”满怀激情奔赴深圳……
  到这一年的十月末,省妇联已向全国输出“吉林大姐”6万余名,开启了中国东北保姆集体进入南方家政市场的先河,创下了国内保姆短时间批量输出的最高纪录,探索出一条引领妇女转移就业的新路子!
  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让妇联组织看到了良好的前景。于是,“吉林大姐”劳务输出进乡镇、进村屯、进社区、“万名妇联干部牵手万名‘吉林大姐’”等活动相继展开,并在每年农闲时间对贫困和灾区妇女实行“六免费”和“零费用”服务。同时与省政府驻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办事处联手合作,实行输出培训接收派遣互动,提升输出前、中、后一条龙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负责“吉林大姐”工作的王秀茹主任至今还记得那令人难忘的场面:在通过“农信通”发布“吉林大姐”免费培训信息后,全省各地的一些农村妇女赶到省城。那一天一下就来了近千人,省妇联的办公楼走廊里站满了人,百米长的报名队伍一直排到楼下的马路边。妇联党组临时决定:各部室干部停下手头工作,全部参加为妇女登记签到工作……
  2011年5月24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110名头戴小红帽身扎红围裙的“吉林大姐”和百名身着制服的“吉林保安”列队而站,面向天安门举拳宣誓:“我们是‘吉林大姐’,我们尽心竭力为首都的用户做好服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吉林人增光添彩!”这一场面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顿时,掌声赞叹声四起,“吉林大姐”从此享誉京城。
 
  打造品牌,“吉林大姐”创新发展
 
  “‘吉林大姐’能挑战菲佣吗?”这是在“吉林大姐”顺利开局且声名鹊起时,社会上传来的疑问。
  “吉林大姐”的回答是:“我们不挑战任何人,我们只挑战自己!”挑战的是自己的陈旧观念,挑战的是自己的能力素质,挑战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提升!
  从坐堂行医到走进雇主家当护工,37岁的陈月波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在中医护理专业毕业后,陈月波在家乡扶余开办一个诊所,从事中医保健和调理,可以说是日子安宁,事业顺利。4年前,看到“吉林大姐”的有关报道,她的心为之一动:这些“吉林大姐”把保姆、月嫂、护理干得这么出色,我有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一定会在家庭服务中把中医护理广而推之,做得更好!于是,她说服了亲朋好友,把诊所交给爱人打理,只身一人来到长春,走进了“吉林大姐”的行列。如今,她已经做了8个家庭,深受用户欢迎。还多次代表“吉林大姐”参加全国家政服务技能大赛,获得了“优秀奖”。
  “我庆幸自己能成为一名‘吉林大姐’,让我有了就业技能,也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今年52岁的温玉平充满感激之情。7年前,丈夫患病去世,自己又从农村民办教师的岗位上被精减下来。就在生活没着落之时,她得到了省妇联举办家政服务培训并输送到深圳等地就业的消息,便毅然卖掉了房屋,转让了土地,安顿好孩子,只身来到省城长春。经过培训,她随“吉林大姐”队伍到上海、北京、沈阳等地从事家庭服务工作。在此期间,她又继续学习家政工作技能,还参加了母婴护理培训和医院实习,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结业证书。
  从此,她在家政服务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干出了信誉也干出了名声。工资不断上涨,还担任了妇联就业指导中心的培训教师。现在,她的孩子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她还与一名大学教授组成了新的家庭。能力的提高给了她充分的自信,前不久,她自立门户,带领150名下岗失业姐妹,成立了一个家政服务公司,拓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如今,在省内外服务的“吉林大姐”已有10万之多,其中初中以上文化已占大多数,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机关干部、教师、医生和大中专学生。
  在省妇联妇女就业指导中心大厅的墙上,几十块奖牌熠熠生辉,而每块奖牌的背后,都凝聚着妇联组织的辛勤努力。为了创出“吉林大姐”品牌,省妇联精心培育,严细管理,从咨询 、报名、体检、培训、上岗到回访服务行为规范,到完善“吉林大姐”守则、“三不准、十不上岗”的33项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从按照国家《家庭服务业培训大纲》要求,又结合实际编制了一套19本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教材,到省内就业与省外输出相结合,随来随走、随来随安置的规范而灵活的经营方式,使“吉林大姐”的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8年来培训总量达到16万人。平均每月都要举办2~3期百人以上的培训班。今年以来已培训近40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吉林大姐”推出了应时应需服务,“节假日保姆”、“居家养老服务员”“奥运保姆”“生肖宝宝月嫂”等走进了用户家中,起到了雪中送炭、拾遗补缺的作用。
  建立维权机制,为“吉林大姐”的平安输出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将法律知识贯穿到培训始终的同时,全省各级妇女就业指导中心都开通了维权热线,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几年来,妇联妥善地处理了30多起侵权事件,创造了无申告、无投诉、无重大事故的佳绩。为了让走出去的“吉林大姐”没有后顾之忧,全省各级各地妇联精心安排,周到运作,实行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对在省内就业的“吉林大姐”设专人回访,走出吉林的有专人护送。同时,送走外出人又顾家里人,当地妇联又帮助输出的妇女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仅大安市妇联就在3年中募集社会资金11.5万元,资助了贫困留守儿童700多名。如今,“要就业,找妇联,保证挣钱又安全”这句话已在当地广为流传。
  每年的新年伊始,省妇联都会给在外务工的“吉林大姐”寄去贺卡,送上真诚而热情的问候。每年“三八”妇女节,省妇联都举办“吉林大姐”回娘家团圆会,或以座谈的形式,让大家汇报一年的工作体会,分享创业的收获;或以联欢会的形式,让姐妹们载歌载舞,施展才艺;或以竞赛的形式,让大家展示技能和绝活,那令人开心温暖的一时一刻,成为身在他乡的“吉林大姐”们想念亲人时的最好慰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吉林大姐”与时俱进步入了创新发展的时期!
  2010年春天,“吉林大姐之家”成立,外出多年的“吉林大姐”有了真正的“娘家”。
  2012年7月,吉林大姐家庭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辟了一条公司化、品牌化、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探索出妇联组织做家政的独特服务机制和发展模式,在全国首开先河。
  接下来,开设服务窗口,4个“吉林大姐”直营店同时挂牌营业,直接而及时地对接省内家庭服务的市场需求。开通“吉林大姐”家庭服务网站,在方便快捷的服务中,逐步实现“吉林大姐”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抓品牌文化开发,完成了“吉林大姐”品牌的VI系统设计,拓展和提升了内涵与品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引入现代化管理机制,做到了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开展市场研发,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在县以上妇联建立92个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又选取一批有发展前景、经营管理好的企业连锁加盟。为顺应家庭服务的市场需求,省妇联同省人社厅联合在全省社区以上建立了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吉林大姐”服务站,同时为14个妇联家庭服务机构统一挂牌,让“吉林大姐”实现了妇联系统网络纵横深入,面向社会的服务体系四通八达,遍地开花。
  如今,走过8年历程的“吉林大姐”兴旺红火,如日中天。拥有了由医生、律师、专家、教授52人组成的“吉林大姐”讲师团;全国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吉林大姐”家政服务员培训实践基地、体检基地、京、津、沪、广州劳务输出基地;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省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SIYB培训基地、家政服务员培训学校等等。
  与创新发展相伴的是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全国家政服务百强企业”“全国千户优秀企业”“中国著名品牌”、全国“百家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单位”“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先进服务企业”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吉林巧姐“,创造岗下就业的美丽生活
 
  一团泥巴、一束彩线、一把秸秆、一块花布,经过一双双灵巧的手之后,便成为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并有了艺术特质和文化内涵,在人们的喜爱和赞叹中,走出省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就是“吉林巧姐”!如今,她们创造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就业生存的本身,展示出的是妇女在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释放后所实现的自身价值的人文情怀。
  李秀兰,榆树市青山乡岳家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在43岁那年,她学到了“点金术”——草艺编织,从此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越过越富足越幸福。
  太平屯依山傍水,只有百余户人家。由于地处偏僻,距离榆树市区达100多里,交通十分不便,村里的人很少走出去,一年四季,面朝黑土背朝天。农闲时节,大多走东家串串门西家聊聊天,或者摸摸小纸牌打打小麻将。
  平淡的生活让李秀兰打破了!2008年的一天,吉林电视台播放省阳光工程草艺编织培训班招收学员的广告,心灵手巧的她一下子被那些漂亮精致巧夺天工的草编产品吸引住了。第二天,李秀兰就报名参加了草编艺术培训班。学成手艺回村后,她利用家乡遍地的玉米叶和稻草搞起了草编。第一批编织的手提袋、草鞋,一送到省城就被抢购一空,不到一个月,竟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出手就获胜,让李秀兰有了底气,她要众人拾柴,把草编业发展起来,让乡村改变模样!
  在市妇联、农业局和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李秀兰和农广学校联合举办的草艺编织培训班一期一期地开课了!至今,已培训了500多人。一花引来百花开,全村的妇女都搞起了草编,凭借全市24万公顷的玉米种植面积,小小的成本换来真金白银的大收入。2010年,李秀兰成立了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协会,发展会员500多人,辐射了十几个乡镇。目前,协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研发、设计、营销为一体的联营格局,营销网络已辐射北京、天津、烟台、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远销瑞士等国际市场,年创产值800多万元,会员年人均增加收入万元以上。不但效益极为可观,而且成为当地农业结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李秀兰的草艺编织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众多李秀兰似的事例,让妇联组织看到了妇女创业就业的新“绿洲”。于是,全省上下,广泛挖掘发动,把以妇女为主的手工艺制作群体组织起来,“吉林巧姐”应运而生!
  品牌需要精心培育和打造。“吉林巧姐”的管理和运行都做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省妇联在完成“吉林巧姐”的商标注册后,采取省、市、县同步推进和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实施,完善了项目统计、考核评估等机制,这便为推动“吉林巧姐”品牌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即,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效益不丰的状况,选择一些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为依托,命名了一批“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基地。并依托这些基地,在全省推广集培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营销模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
  技能帮扶、资金支持、搭建交流平台,让“吉林巧姐”手工制作产业发展初期的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省妇联依托“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基地,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同时,根据各层次学员的不同需求,开设了妇女手工艺品制作基础班、提升班、设计班等,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到目前已举办758期,培训妇女67936人。经过培训掌握技艺的妇女,领到原材料便可回家制作,这对于一些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来说,真正圆了她们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梦想。利用“巾帼创业小额借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资金,省妇联在认真考查项目的基础上,把扶持资金向符合贷款或借款条件的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创业妇女倾斜,帮助“吉林巧姐”基地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解决制约妇女创业的关键问题。几年来共为“吉林巧姐”基地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利用一些展会,把 “吉林巧姐”的作品隆重推出。这几年,“吉林巧姐”先后参加了中国妇女创新创业成果博览会、中国妇女儿童发展十年成就展,一件件“吉林巧姐”的作品,张扬着长白山的俊秀、松花江的聪慧、黑土地的芬芳,赢得了广泛赞誉和欢迎。 2010年和2012年,省妇联两次举办“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展览,征集了1000余件妇女手工艺作品,按照产品的制作工艺,分为绣、编、织、剪、画五个展区,有126件作品分别获得了不同类别的奖项,与20多个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2年10月23日下午15时,由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竺延风、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吉林省妇联领导按动水晶球,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三级妇联组织打造的巾帼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动,这为“吉林巧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基地以妇联统筹、企业支持、项目带动、妇女受益为原则,以妇女创办的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法律、管理、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旨在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促进妇女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已经入驻了28家企业,制作项目达100多种,主要经营手工编织类、文化艺术类、茶文化类及延伸的系列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7000多万元,带动了近万名妇女就业。成为妇联组织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
  说起基地建设,作为区级管理者的长春市二道区妇联主席于红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运行良好,入驻的企业大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其中滕氏布糊画、宝凤剪纸、紫玉木兰绣鞋、古今陶乐彩泥、驰美汽车坐垫等企业都入驻基地,其旗下聚集了“吉林巧姐”近万名。“下一步,要把基地的功能拓展到全国,把更多的全省的知名工艺品汇集进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向全国,扩大市场,把‘吉林巧姐’的品牌做大做强!”于红充满信心地说。
  如今,全省已建立了99个“吉林巧姐”培训基地和30个手工艺品制作协会,组织带动了6万多名妇女在手工制作领域实现了创业就业。其中对下岗妇女、农村妇女、贫困妇女、单亲母亲实行了“定向扶助”,2012年投入400万元组织实施了贫困母亲手工制作项目,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离异或丧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贫困母亲提供免费培训和启动原料资金,扶持她们在手工制作领域实现就业,增收致富。省妇联还通过举办各种技能大赛,在全省范围内挖掘出一批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手工艺精品,选拔和发现了一批妇女手工艺品制作带头人。“吉林巧姐”项目已连续三年纳入到吉林省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之中。
 
  “吉林网姐”,点出e时代妇女创业的新坐标
 
  “一台电脑作平台,鼠标一点进店来,轻轻松松把货卖,‘吉林网姐’乐开怀”!
  2013年7月31日上午,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省妇联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按下水晶球,吉林省巾帼创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通,“吉林网姐”创业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吉林妇女创业就业走进了“她经济”和e时代。
  当日,首批入驻巾帼创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20户企业亮相于网上,首批入选的67名学员进入了第一期“吉林网姐”培训班学习……
  省妇联主席李晓杰高兴地向社会宣布:启动“吉林网姐”项目,就是省妇联在成功打造“吉林大姐”“吉林巧姐”两大公益项目之后,推出的又一巾帼创业就业品牌。该项目一方面推动传统巾帼企业向电子商务型企业转型。另一方面针对有电子商务创业意愿的贫困女大学生或缺少创业技能和资金的创业者提供创业货源支持,引导其在电子商务领域实现“零投资、零库存、零风险”的创业梦想。我们将按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妇联、高校、企业五位一体的联动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培训服务、e购平台服务、实操见习服务、网店孵化服务、资金扶持服务、仓储货源等六大服务,实现培训百名“吉林网姐”、打造“吉林省巾帼创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联建10家“吉林网姐”电子商务见习基地、孵化50家“吉林网姐”网店、保障200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仓储万种小商品货源的六大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就业,助力全民创业,助推吉林民营经济腾飞!
  郑重的承诺背后是精心的设计和辛勤的操作。看到一批批的妇女创业群兴起,作为妇女群众的“娘家”,省妇联又开始为她们的产品销路和市场运作从长计议了。曾经,采取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带动、网络化服务等有效形式,帮助160多万名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而今,顺势而为,把妇女创业引入电子商务领域,将会拓展出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省妇联充分发挥团体会员和妇女联谊组织的作用,借风借力整合有效资源,首选目标就是欧亚集团。作为国家大型商业企业,欧亚集团拥有全省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网站,欧亚e购不仅规模大、针对性强,辐射全国,而且其强大的市场信息资源和现代的服务理念,正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女性创业需求。省妇联与欧亚集团一道,聚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巾帼创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接下来,一个多层次多内容的多元化电子商务培训依次展开:
  ——“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班免费为网姐们加油充电、指点迷津、解惑答疑。担任培训工作的省妇联职教中心提供了教室和教学设备,聘请省内外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或经营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人士授课,讲授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店、选择产品、网店经营与策划、电子商务支付技术和物流技术、客户开发与维护等课程,内容丰富而具体,旨在让创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实践应用技巧。
  ——对整装待业的女大学生,将通过讲授电子商务的机理、结构、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基础网络技术、图形处理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产品摄影技巧等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战培训,帮助她们储备创业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帮助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提素培训,邀请电子商务专家、学者讲授全国和省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帮助女企业家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核心作用、应用价值和推广技术,帮助企业掌握网络营销系统的建设、推广和运行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手段,提升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电子商务应用实战专业水平,推动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型企业转型,以拓宽企业网上销售渠道。
  省妇联还建立“吉林巧姐”手工制品网上营销平台。依托长春欧亚e购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辟“吉林巧姐”手工艺品专区,由省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将入驻的几十家企业生产的手工艺产品进行分类、定价,由欧亚e购提供网络技术、网店装修、拍照设计、网络营销、品牌管理、物流仓储等服务。孵化基地还将免费为入驻企业提供300平方米的产品仓储空间,为企业产品提供免费的库存维护,网上网下资源共享,利益互惠,营销双赢。
  今年33岁的刘艳清,曾经在私企做过8年销售工作。整日的繁忙让她一直无法实现当妈妈的愿望。两年前,她生了小孩,也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在孩子一周岁以后,她与姐姐搞起了床上用品的经营。在长春没有门市房,商店设在九台的农村,销售受到很大局限。惆怅之际,得知省妇联举办“吉林网姐”培训班,她经过报名考核顺利入列,并参加了首期培训。培训班上,她边学习边操作,很快就注册了两个网店。如今,她的网店已进入正式运营销售,她自己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多功能布艺折叠帽也受到青睐,且前景看好。她充满感激地说:“妇联办的电子商务班真是及时雨,我是最大的受益者。能当上‘吉林网姐’是我的幸运和荣耀!”
  几乎所有的“吉林网姐”都有着与刘艳清一样的感受。据省妇女职教中心负责人介绍,至今为止两个多月的时间,“吉林网姐”培训班学员已达200多人,并全部注册了网店,其中有26家已开业运营,经营项目有服装、床品、工艺品、车饰品、艺术摄影、形象设计、食品等,多达几十种。
  10月16日,由长春市妇联、吉林财经大学、修正药业、欧亚集团四方联手创建的政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基地正式签约启动。这一行动直接服务于女大学毕业生,以对接高校帮助女大学生掌握创业就业实用技能,对接企业实现定单式人才培养的方式,每年可开展创业实训150人,提供实习岗位50个。
  负责“吉林网姐”运营的省妇联城市部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妇女能够轻松上网创业,省妇联还为没有货源或资金紧张的“吉林网姐”提供创业服务,帮助其联系相关企业,为其搭建货源渠道,扶持企业创业发展。将进一步发展好平台,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平台、入驻平台、实现转型提升;进一步利用好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无障碍、大规模、成体系的电子商务服务;进一步维护好平台,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模式,提升功能,将其打造成为集培训、孵化、实践、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有媒体观察认为,21世纪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电子商务目前已逐渐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手段,探索引领妇女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既能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也可以拓宽妇女居家灵活创业。人们有理由相信,“吉林网姐”将在自身的创业发展中,为服务民营经济腾飞,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为!
  谈起“吉林三姐”工作,省妇联党组书记关德伟深有体会地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吉林省的就业压力较大,而妇女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大维权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把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维权,就是推动妇女的最大发展,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把这件妇女的民生大事抓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服务能力。怎样服务?那就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变活动型为服务型,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和强意识,变不自觉为自觉和积极主动。‘吉林三姐’就是我们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创新举措。多年来,‘吉林大姐’和‘吉林巧姐’已分别在家政服务业和手工艺制品行业实现了品牌化,并逐步向市场深入发展。按照计划,‘吉林网姐’未来还将会为‘吉林大姐’与‘吉林巧姐’搭建网络平台,将家政服务与手工艺产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让‘吉林三姐’互动起来,共利共赢,为我省妇女创造更为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振兴吉林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何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