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媒体报道
中国妇女十一大部分代表与媒体见面会纪实
中国妇女报  2013-10-29

容易

秦和

潘琴

王波

雷玉英

何敏

臧艳霞

陈晨

    青春的坚持、生命的选择、执著的追求、平凡的坚守、梦想的追逐 ……10月28日,中国妇女十一大开幕的当晚,容易、秦和、潘琴、王波、臧艳霞、雷玉英、何敏、陈晨……八位代表面对媒体,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谈经历,说体会,讲梦想。
    台下踊跃提问,台上有问必答,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飞速流逝。八位代表,身份不同、际遇各异,但她们用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共同彰显的是时代新女性的风采,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貌。
    她们,正是1500多名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的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缩影。

    容易:痴迷航天的火箭指挥

    与想象中不同,记者面前的容易纤瘦却不孱弱,有着淡定却坚毅的气场。她的淡定来自做事“心中有数”的习惯,坚毅来自“既然干了,就要干好”的原则。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运载火箭总体研究设计室副主任和长征二号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容易的工作不容易。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发射任务以及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等任务中,都有她的身影,而在“神十”中,她更是作为火箭指挥,圆满完成任务。
    容易说自己痴迷于“运载火箭升空点火时的一瞬间。”这一瞬间开始,航天人就激动并紧张着,这种绷紧的快感“只有在任务圆满结束时”,所有人吊着的心才会回落。航空航天事业对每一个航天人的感召力量是无穷的,容易也不例外,她说:“那一刻一定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我要一辈子研制火箭……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容易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接近40%。容易认为,女性在工作中的细致、认真、执著、坚韧的特质,让女性在整个科研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容易从小就养成了凡事计划、统筹的习惯,这个习惯对运载火箭“总体”工作而言很重要。因为“总体”是运载火箭的大管家,只有做到系统集成,才能达到总体性能最优。通过统筹时间、系统思考,可以让工作做到“巧干不少干”。而容易也将这种系统性思维运用到了家庭生活中。她将家务做排序与协调、合理计划。利用系统性思维,她在工作中赢得尊重,在家庭中找到平衡。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女性,容易认为,妇女一定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作为代表,容易希望广大妇女姐妹们能够把自身的能量和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秦和:甘做学生走向世界之桥梁

    这是秦和第四次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但她说,每一次参加妇女代表大会都感到非常激动,深感光荣和责任重大。
    16岁考上东北师大外语系,20岁成为一名外语教师,23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5岁被选送到联合国译训部受训,并被派到亚洲银行办公室工作,秦和一直一帆风顺。
    萌生办学的想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参加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秦和发现国内的许多项目管理人员懂专业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不懂专业,这种“短板”现状很难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国际交流的需要。于是,一个“办一所外国语大学,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95年,在周围人诧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白手起家在长春创办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我希望华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 这是秦和的梦想。
    “国外诸多百年大学坚持公益性办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我向往那种崇高的教育境界,那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崇尚与坚持这种追求,秦和自建校开始就立志建设百年私立名校和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大学,高高扬起公益性办学的旗帜。2006年,她郑重承诺:放弃校产所有权,让学校所有资产属于社会,个人不从办学中谋求任何经济回报。并通过司法公证明确学校所有资产属于社会。正可谓 “弱肩担道义,纤手著华章”,秦和的义举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现在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已经跻身国内一流的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高等学校,而她的领军人秦和也将自己的目光从自己院校投向了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现在的梦就是希望把这所学校办成百年私立名校,使我们这所学校越办越好;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这个伟大时代中,能够做一点事情,为社会做一点贡献,也是在实现中国梦。”

    潘琴:美丽绽放的“80后”警花

    身穿警服的潘琴,容貌清秀、身材苗条,气质有如邻家女孩,让人很难与处理严重暴力犯罪和恐怖犯罪的特警形象联系在一起。
    1982年出生的潘琴,毕业于贵州省警官职业学院特警专业。2005年初,经层层选拔,潘琴成为贵阳市公安局刚建立的“林豹突击队”队员。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时那种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回想起2006年的公交车劫持人质案件,当时的情景潘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2006年12月26日,一名犯罪嫌疑人在公交车上劫持了一名女乘客,并要挟警方提供5支上满子弹的手枪和50万元现金作为交换人质的条件。经谈判专家近4个小时的谈判,犯罪嫌疑人同意由一名女性上车交换人质。
    “让我上!”危急之中潘琴站了出来。当绑匪把刀改架到潘琴脖子上,同时转身将射钉枪从人质头部移开时,潘琴抓住战机,一个转身将绑匪按倒,与冲上车来的队友一起将绑匪制服。而这,仅仅是无数次危险任务中的一次。
    “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所有的恐惧就没有了。”潘琴说。
    但工作中铁骨铮铮的潘琴,生活中却透着一份“柔软”:“躺在医院剖宫产手术台,听到小孩出生时哭的那一瞬间,我淌眼泪了,我觉得自己那个时候是最美的。”
    而如今,这位身经百战的贵阳市“林豹突击队”女特警已经转任贵州省贵安新区公安局副局长。
    与时下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潘琴空闲的时候喜欢玩微博,但与大家不同的是,除了通过微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特警这个职业而外,潘琴还希望借助微博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她就曾通过微博呼吁粉丝们为山区的贫困儿童捐赠了鞋子、棉衣、文具、书包等物品。
    潘琴在微博上这样写道:“我很普通,走在人流中没有人会注意到我。因为从事一份特殊的职业,让我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看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会觉得很幸福。”

    王波:扎根社区18载

    从荒郊野外到繁华社区,从千余住户到13万居民,王波看着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一步步“长大”;从大学教师到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从内秀的“象牙塔人”,到与任何居民都能拉家常的知心大姐,王波的18年也与百步亭一同成长。
    1995年,王波放弃了武汉理工大学的教师岗位,来到百步亭寻找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当百步亭集团董事长向她描绘要建设一个老百姓的安居乐园时,她眼前一亮,这正是她的梦想。
    “18年前,百步亭刚起步的时候,国内对于社区的概念并不成熟。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索。”当时,王波和同事们深感国内很多小区只建不管,便萌生了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既符合老百姓需求,又能把企业、政府、社会资源都整合在一起的新型社区的念头。
    社区建设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的百步亭除了烂泥路和水塘坑几乎什么都没有,连水、电都不通,王波常常是饿了吃个烧饼,困了就睡在工地。很多人熬不住走了,但王波始终没有退缩,对百步亭这份事业仍然不离不弃。
    社区初具雏形后,百步亭集团开始尝试将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政府对社区的职能管理和社区的物业服务三者结合起来,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这里创造了全国第一个“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了“组织百步内建立、服务百步内到位、矛盾百步内化解、活动百步内参与”的百步亭社区工作方法。
    “百步亭与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把最基层的社区党员、居民发动起来,凝聚在党的周围。在社区建设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12万居民坚定跟党走,做到了社区党组织对居民有求必应,居民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王波说,百步亭能够成长至今天,要感谢百步亭那些巾帼英雄们,“她们长年累月奉献在社区第一线,奉献在楼栋。”“妇女承担着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像我们有四千多名楼栋长和党小组长,一分钱报酬都不拿,巾帼志愿者在党小组长和楼栋长中占到了90%,和谐社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巾帼志愿者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玉英:心血铸就畲寨村

    记者面前的雷玉英憨厚朴实,少言寡语。但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致富康庄路。她说,看到村里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了,是我最开心的事,再苦再累也无所谓。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是个少数民族村——嶂背村。在这样一个由于历史、风俗等原因而导致“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仍占主导地位的村子里,全村人却毫不犹豫一致支持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玉英。雷玉英不仅是横河镇唯一的一位女村支部书记,也是博罗县唯一一个身兼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三个职务于一身的人。
    当记者问雷玉英有什么治村诀窍,这位憨厚的畲族妇女说:“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用热心、真诚对待村民,把他们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雷玉英上任后,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和正常教学的行路难、收视难等问题陆续得到解决。2006年,她充分准备好改造路面的议案,将行路难造成经济上、生活上的困难等问题在市人大会议现场提出,最后争取到了资金,使通往3个村民小组的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改造,切实解决了农民行路难问题。为解决村里收视差问题,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几经周折,雷玉英争取到了市广播电视局和本村外出乡贤的支持,于2007年冬实现了全村通有线电视,让村民过上了一个有声有色、欢笑满堂的春节。
    嶂背村人均耕地少,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雷玉英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地自然条件,发动村里的妇女搞冬种,引领村民种植辣椒、马铃薯、萝卜、鱼腥草等,均获得良好的效益,使村民们成功脱贫,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过程中,雷玉英丝毫不敢停下脚步,横河正在搞生态旅游,她觉得农家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她四处寻找开办农家乐的投资者,并于2010年确定了花果山农家乐项目,农家乐的成功开办进一步带动了村经济的发展与村民经济的增收。”

    何敏:“高原妈妈”的情怀

    身着一身军装,带着淡淡的微笑,何敏的身上透着一股柔中带刚的气质。
    在2010年“4·14”玉树抗震救灾中,患有乳腺癌的何敏不顾自己生命危险,隐瞒病情冲到一线救治玉树孕产妇,16天里,救治3名难产孕妇,诊治伤病员1200多例,直至晕倒住院。
    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会问何敏,当时为什么会作出隐瞒病情的决定?“作为一个医生,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主动做的;作为一名军人,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行动的召唤;作为一个女性,我当然知道孩子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灾区的那些孕产妇们随时都可能和死神相遇,如果她们失去了这个最佳的救治期,失去的可能就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生命,所以我觉得面对那么多的伤者,面对家庭的期盼和信任,面对孩子的生命和希望,我觉得无论如何我都应该义无反顾、全力以赴。”
    而在经过治疗后,今天的何敏早已回到她熟悉的工作岗位上,何敏说,因为工作的氛围更有利于自己康复,“听闻着新生命的喜讯、时刻充满着欢乐。”何敏热爱这份工作,迫不及待地要“浸入”其中。只是,因为身体还在恢复中,她不能上手术台亲自做手术了,被问及离开手术台的感受,何敏有些怅然若失,“我会积极养病,争取早日重返。”而且只要身体允许,何敏都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巡诊,每次巡诊她都要把电话留给病人,以便他们随时咨询。
    何敏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她一直强调部队、家人、朋友、社会对她的支持,一直强调自己付出的只是点滴,而收获的却是一个个怀抱。

    臧艳霞:从小保姆到家政明星

    留着一头短发,带着灿烂笑容的臧艳霞,一看就是个利落人。
    初从河南老家到北京,20岁的臧艳霞只想做个小保姆,因为这个职业相对“安全”。如今35岁的她,从小保姆到“做一个智慧的家政主管”再到“希望开一家自己的家政公司”,臧艳霞说,做主管只是自己好,开公司可以帮助姐妹一起好。质朴的语言透着担当。
    会开车、有会计证、懂英语,臧艳霞是家政圈里的“明星”。连11岁的儿子都知道自己的妈妈“挺厉害”。2011年,臧艳霞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全国家政服务风采大赛”。在技能赛上,她以唯一一个100分拿到了“最佳家具保洁奖”。为什么臧艳霞做家政能成功?她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提高效率、真诚沟通。提高效率,不仅在时间上缩短,更在质量上保证。臧艳霞说,不论是自己家还是雇主家,有她的地方就会格外干净。姐妹们曾问她,为什么她擦的桌子格外亮?臧艳霞说,除了毛巾等工具与干活技巧外,服务的心态很重要。
    知晓臧艳霞事迹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跟臧艳霞说:“要带动其他姐妹一块儿进步。”臧艳霞听到了,更做到了。2011年,在北京市妇联的帮助下,北京市三八服务中心成立了“臧艳霞家政工作室”,臧艳霞每周都到这儿来,给找工作的姐妹们传授技巧并答疑解惑。
    当被记者问及现在做家政与15年前有什么不同时,臧艳霞说,现在的活儿对家政工的要求更高了:以前的家政工可能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现在则要求掌握育婴知识、懂得营养搭配,甚至要辅导孩子功课。为了应对这种时代的变化与要求,臧艳霞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现在她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养生、护理急救等知识。

    陈晨:用登山精神勇登青春高峰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种敢为人先、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蓬勃朝气和豪情壮志在“85后”的陈晨身上淋漓尽显。
    2012年5月19日,她和队友成功登上了海拔8844.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成为我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 她被师兄评论“天生是干登山的料”。然而,陈晨小时候从不曾想过自己现在会从事登山运动,也一直敬畏“高不可攀”的大山。如果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户外运动专业、加入攀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的登山队有些偶然因素,那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的个性就注定了她定能有所作为。
    而登山对于陈晨而言,不仅是项运动,更是延续奇迹的方式。2008年,陈爸爸被查出患多发性骨髓瘤后,曾经被断言“活不过半年”,但她陪伴爸爸硬是用坚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陈晨因此相信,父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延续。
    “登山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东西,我坚持了我自己所选择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我登山的意义。我喜欢它,所以我就去坚持它,我就去登山。”
    记者面前的陈晨,开朗热情,这样的性格如何能忍耐寂寥的大山?陈晨说,爬山虽然辛苦,但登顶后感受那种纯粹的环境,让人很是享受。“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生活。”她说。
    当被问及女性从事户外运动有什么优势时,陈晨毫不犹豫地回答,“女性的耐受力更强”。导师董范曾评价她:“在高海拔的山区比男队员还‘扎实’。”去年陈晨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女子登山队的队长,队里每年都会在学校内招募一些自愿去选择这个活动的女队员,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姐妹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特别是登山运动中来,“怀揣自己的梦想,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去攀登人生的高峰。”(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建 刘霞 乔虹 中国妇女报记者 杨睿/摄)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