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个人幸福之源、国家安泰之根。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一直将其作为治国理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家庭工作也是妇联组织的重点工作领域,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传统优势,不断创新实践,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为核心载体,打造了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农家、绿色家庭、廉洁家庭等一系列独具特色,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工作品牌,有力地推进了家庭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我国城乡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正发生着新变化,家庭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为了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难题,需要从多角度探索推进家庭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要加强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以此作为家庭工作的基础目标。
家庭是个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规范养成的“第一课堂”。“进一步抓好富有家庭特色、具有妇联特点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对妇联组织的工作要求。多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为家庭道德建设的核心,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城乡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努力把家庭打造成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地,既需要创新家庭道德建设的活动形式和实践载体,也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理论思考。针对我国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调研,深入思考家庭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认真研究家庭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把家庭美德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关注不同类型和层次家庭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需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家庭思想道德建设。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事关儿童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妇联组织责无旁贷;要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其一,家庭教育的内容要均衡化,要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等现象,并把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二,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均衡化,妇联组织不仅要高度重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继续因地制宜开展“母亲教育工程”“母亲素养提升行动”等活动,帮助母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父亲的家庭教育责任,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技能;其三,家庭教育资源要均衡化,要正视农村和贫困家庭以及特殊儿童群体的家庭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促进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产品、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此外,还要探索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均衡化,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家庭教育工作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在社会转型期,为家庭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是妇联组织创新家庭工作的重要途径。
作为政府和社会为改善家庭生活、完善家庭功能所实施的服务,家庭社会服务包括了婚姻咨询、家庭生活教育与培训、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救助、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家庭社会服务起步较晚,具有民间组织相对较少、社区资源未充分利用、服务缺少规范、专业社工缺乏等特点,给妇联组织开展家庭工作既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机遇。妇联组织可有效延伸家庭工作的社会触角,在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项目管理方法,通过“妇工+社工”工作模式,促进家庭服务工作的开展,推动形成由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资源三个层次构成的家庭服务体系。
此外,推进家庭工作还必须重视家庭相关政策研究,健全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法律框架。
推动家庭建设是妇联的工作,更是政府的责任。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将家庭建设纳入决策主流,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关切家庭利益,是各级妇联组织的责任。一方面,要推动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规划纲要时,充分考虑和评估对家庭的影响,以强化对家庭的全面法律保护。另一方面,要推动家庭相关政策的调整、完善。目前,政府已采取包括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家庭医疗保险、廉租房、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为家庭提供安全网,但家庭相关政策仍需完善、细化。各级妇联组织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通过一系列预防、支援和救助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帮助广大家庭成员有效平衡家庭和工作,推动家庭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家和万事兴。让我们善思善为,爱家护家,以家庭工作的实绩,不断夯实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