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顶级创赛”中的“她智慧”
​——走近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三位女性选手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3.11.20 字号:【

近日,由人社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山东烟台闭幕。本次大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1457个博士后(团队)参加了总决赛,一决高下。其中,女性博士后(团队)在赛场的拼搏角逐更加引人关注,而绿色、保护、无害更成为她们研究领域的关键词。

东北林业大学在站博士后张贺:

培育林中“仙草” 保护野生资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高越

“当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站在台上,看到评委们亮出实时分数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了。”得知自己获得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生物医药与健康赛道银奖,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在站博士后张贺非常激动。

在大赛揭榜领题赛中,共发布515项技术需求,项目奖励超过1亿元,吸引许多博士后积极投身企业科技攻关,服务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大赛中,张贺带来的项目是“植物干细胞组培技术促进名贵植物中药产业化”。她解释说,主要是把一些珍贵的药用植物,如人参、灵芝、石斛等用生物反应器进行规模化繁殖,“如人参用培养根就可以规模化生产,石斛可以用原球茎来进行繁殖,灵芝可以用菌丝体来培养等,它的难点主要是在培养过程中,要同时保证它的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因为对于中药来说,要在培养的过程中提升有效成分的含量。”

张贺介绍说,目前人参、灵芝和石斛等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已严重不足,但田间人工栽培不仅掠夺土地资源,还有培养周期长、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这种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培养周期短、没有污染问题等。”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张贺团队得知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张榜了“名贵药用植物的干细胞产业化”的项目,正好与自己团队的研究契合,便选择了参赛。“项目准备了三个多月,前期深入张榜公司车间,面对面与企业交流技术,有针对性地制定项目方案。参赛过程中也在不停地做实验,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团队有很好的基础,已经在相关领域研究了十多年。”揭榜的自信来源于多年的积累,而获奖则需要背后不断的努力。

谈起自己的研究,张贺难掩热爱之情,“组织培养是将生物的一个器官放到培养基里不断克隆繁殖,需要涉及培养基的成分、植物生长所需的安全激素和通气量的控制等,在生长量保证了以后,还要保证有效物质提高,使用合适的生物反应器等,每个细节都是技术。”

张贺所在的科研团队里,女性占百分之六七十,“我认为女性很适合做科研,对科研有很好的细节把控能力。我的博士导师也是一位女性,我在她身上学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创新和敏锐等品质。”她说。

虽然科研并不容易,要在掌握许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的同时,想办法克服很多困难,最终实现研究目标,但在张贺看来,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并在其中收获很多满足感和幸福感。“希望通过科研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保护更多的野生资源。”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华丽:

赋能长江大保护,做“磷”危不惧、百变石膏的先行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我们组在77个参赛项目中,排第14名,最终获得优胜奖。”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华丽有些遗憾,“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和铜牌只差两个位次。”

但说起整个比赛,张华丽依然很兴奋,“比赛精彩纷呈,一种华山论剑的感觉,都是高手过招。”张华丽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描述着比赛带给她的感受,“大赛上每一个团队的实力水平、项目设计展现形式都很棒,我们科研工作者太有魅力了!”她的音调上扬起来。

张华丽的参赛项目名为“‘磷’危不惧,百变石膏”。“磷石膏目前的处理及应用问题仍然严峻,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它。”张华丽说。

说起团队的科研项目,张华丽介绍说,国家磷石膏的堆存量达8.7亿吨,湖北的堆量占全国近一半。2021年年底,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直指长江流域磷石膏堆放问题,总磷污染已成为长江首要污染物,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解决磷石膏污染,对实现长江大保护,稳定磷酸磷肥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及新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张华丽团队研发的“一体化处置”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体化处置”技术路线分为无害化、净化、高质化三大模块,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灵活组装成四种工艺包、可提供七项产品,在市场适配性上具有极强的优势。张华丽团队能够根据企业想要延伸的应用领域,进行定制化技术服务。“打个比方,如果你需要做饺子,那我们就提供高筋面粉;如果你需要做蛋糕,那我们就提供低筋面粉。”张华丽解释说。

“对于我们做工科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服务产业是我们的最大使命。”张华丽说,此次来参赛,是想借由这样的国家级大赛平台,向大众宣传磷石膏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去重视像磷石膏这样一般工业固废的问题。

另一方面,张华丽说,我们也希望向更多的年轻人传递一些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激情。“我们团队八成都是女性成员,大家在工作中互相鼓劲,互相帮助,干劲儿十足。” 张华丽表示,“虽然科技领域的工作不好干,需要经历很多的失败和不断的尝试,但努力就会有收获,相信未来的职业前景是光明平坦的。”

江西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刘思奇:

在绿色能源赛道上“拥抱”太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在大赛的闭幕式上,不少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这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杀入”决赛的选手,江西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刘思奇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科研项目最终还是要以落地来检验和推动,现场签约给了科研人员很大的信心。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势头强劲,太阳能作为常见的绿色能源之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刘思奇在本次大赛上就带来了太阳能绿色能源“低成本柔性超轻光伏建材”的研究项目,这也是她一直深耕的领域。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晶硅板,是一种质地偏硬的材料,刘思奇带领团队研发的是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质地柔软,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实我们第二代太阳能电池就已经是薄膜电池了,但那时候是甲片式的,第三代是完全柔性的太阳能电池。”刘思奇介绍说,传统晶硅不但成本高而且产生的污染较大。第三代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溶液法把有机光伏材料溶解在溶剂里,印刷均匀后得到太阳能电池。“所以它的成本比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低,又可以实现完全柔性的制备,质量很轻。”刘思奇像位骄傲的母亲,介绍着团队精心培养的“孩子”。

刘思奇进一步说道,第三代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进行调色,并且能做到贴敷在曲面上,例如建筑外观的墙壁、充电车的车棚、窗户玻璃等都是它的应用场景。“我们还打算进行可穿戴方向的尝试。因为它的质地既柔性又轻,如果穿在身上,连个充电口就可以直接实现手机充电。”

为了这次总决赛,刘思奇和团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密集训练,“恨不得昼夜泡在学校的实验室。”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可刘思奇已经在盘算两年后的参赛了,“我愿意再拼一把。”

在刘思奇看来,这次比赛可以用“蓬勃繁荣”来形容。参赛的各个博士后团队都是走在前沿的研究团队,大家的交流和探讨非常愉快。通过这次交流,也让她对企业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之后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刘思奇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科研产业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照顾。“从2024年起,国家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至48周岁,政策的放宽,给了我们更多的申请时间。”作为女性科研人员,她备受鼓舞。

谈到未来,刘思奇充满信心:“希望以后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绿色能源的发展贡献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