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专题> 群团改革> 各省妇联改革
“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山东泗水破题基层妇联改革
​“微爱妈妈”项目探索妇儿工作新路径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2.07.05 字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李曦

参与过两次“微爱妈妈集中陪伴活动”后,孔祥红发现自己离不开这群孩子了。

“她们那一声声‘妈妈’,让我割舍不下。”短短两天的相处,孩子们的变化也令她感动。从饭菜上桌抢着吃,到主动给“妈妈”夹菜吃,一顿饭下来,孔祥红“撑得直不起腰”。

就这样,国家税务总局泗水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局长孔祥红成了一名“微爱妈妈”,不仅每个月参加一次集中陪伴活动,平时还要给孩子们打电话了解近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光自己参与其中,孔祥红还拉上了几位女同事一起参与,又带着孩子们去自己的工作单位与年轻同事交流。“希望能拓展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2018年,泗水县妇联联合泗水微公益协会探索实施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项目,截至目前,泗水县共投入各类资金780多万元,建成妇女儿童活动阵地166处,招募‘微爱妈妈’507名,陪伴儿童2145人次。”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妇联主席张睿超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妇女儿童工作是妇联的优势领域,在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以妇联为中心点、链接社会爱心力量、搭建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体系的新路径,通过县委统筹抓总、妇联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不仅解决了基层妇联‘干什么’‘谁来干’的问题,也提供了基层妇联‘怎么干’的‘泗水思路’。”

“孩子们缺物资,但更缺爱”

——聚焦困境儿童保护,破题基层妇联工作“干什么”

“没有人的时候,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泗水县龙城中学教师王衍凤至今还记得小梦想对自己说的这句话。“她是我结对陪伴的第一个孩子,给我的触动很大。孩子不爱学习,根本原因还是缺少家庭关爱。”王衍凤说。

记者了解到,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自2014年以来,共摸排发现困境儿童1281名。

其实,早在2007年,泗水县妇联就开始了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全面摸排工作,并从失母儿童这一特殊儿童群体入手,探索关爱模式。

“最开始我们也是以送生活学习物品为主,但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我们发现她们更需要的是亲情的陪伴,尤其是母爱。”泗水县妇联副主席尹训玲告诉记者,自2007年起,从儿童、家庭的视角出发,泗水县妇联联合有关部门通过与13个镇街座谈、到403个村调研,进而对全县再次进行了拉网式摸排,为472名失母儿童建档立卡,精心绘制出一张泗水县困境儿童分布图,提出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妇联+”关爱困境儿童模式的调研报告,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市也从2008年启动了“爱心妈妈”公益项目,泗水县“微爱妈妈”项目的探索,为其他区县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济宁市相继涌现出了嘉祥县“彩虹妈妈”、微山县“微山湖爱心妈妈”、曲阜市爱心妈妈“筑梦”项目等系列品牌。

“我们的摸排是多维立体、动态的,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随时关注家庭发生变故的儿童,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分类分级落实关爱措施,为孩子找到‘微爱妈妈’。”张睿超介绍。

“随着摸排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微爱妈妈’这个项目的必要性。”尹训玲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集合更多的专业力量,去形成关爱儿童的合力。” 此时,泗水微公益协会进入了泗水县妇联的“视野”。“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集中更多爱心力量,在县妇联的指导下,我们协会成立了妇委会,共同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分力量。”泗水微公益协会妇委会主任、“微爱妈妈”项目负责人杨玉丽告诉记者。

“‘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这项工作是县级妇联干得了、有能力去干、也应该去干的事情,泗水县妇联在关注困境儿童保护这一传统命题上有了创新的思考。”山东省济宁市妇联主席尹露这样评价。

“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志愿者,一切为了孩子”

——集中社会力量干大事,破题基层妇联“谁来干”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张睿超说。

2018年,泗水县妇联一方面联合泗水微公益协会探索实施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儿童关爱项目,泗水微公益协会发挥公益组织的专业优势,在困境儿童摸排、资金募集、项目策划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泗水县妇联则发挥“联”字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妇联支持,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纳入为民办事实内容,在全县建成各级妇女儿童活动场所166处,依托县未成年人中心设立“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基地,设置家庭辅导室、儿童快乐家园、微爱小屋等功能室,为全县“微爱妈妈”集中陪伴提供场所;镇街依托幼儿园、省级妇女儿童家园建立“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站,村级依托儿童快乐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服务队,组成“微爱妈妈”活动主阵地;另一方面发挥妇联基层组织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微爱妈妈”项目纳入403个村(社区)妇联主席“上任十件事”,建立定期排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创新创建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和队伍,所有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皆为“微爱妈妈”,在陪伴关爱困境儿童的同时,链接起各乡镇(街道)的爱心资源,实现“1+1>2”的效果。

除此之外,泗水县委、县政府将“微爱妈妈”项目与基层微治理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年度党建重点项目,并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内容,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形成“党政机关+妇联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的政社互动、多方联动的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在资金保障方面,泗水县创新建立“财政列支、社会募集、个人捐赠”三位一体资金筹集体系,泗水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并发动机关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2021年仅在“99公益日”期间,就募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

如今在泗水县,陪伴关爱困境儿童的“队伍”正在日渐庞大。

“按照济宁市委关于深入关心关爱困境群体的有关要求,通过党政、社会各方的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将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关心关爱送到孩子心中。”泗水县委书记赵鑫也带头参与,成为一位“微爱妈妈”。在一次集中陪伴活动时,赵鑫结对的女孩楠楠欣喜地扑到她的怀里,讲着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看着“原本半天都不说一句话”的孩子变得开朗热情,“这种收获太有意义了。”

尹露认为,妇联组织自身人员力量有限,“怎样切实发挥好‘联’字优势,让引领服务联系职能最大化,取得社会各方力量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求”

——探索精准帮扶,破题基层妇联“怎么干”

每个月,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的“微爱妈妈”陪伴成长行动基地都会迎来100多名女童和她们的20多位“妈妈”。记者了解到,最初,该项目以“一对一”模式为主,在2021年由“一对一”与“一对多”调整为每月一次、每次两天的集中集体陪伴。

这种转变,来自志愿者们的亲身体会。

“我们考虑到孩子们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在结对帮助的基础上,我们坚持每个月把孩子们接到基地,妈妈集中陪伴两个晚上。在这里,几个孩子可以同时拥有一位妈妈。”杨玉丽解释说,“根据目前的观察,集中陪伴的方式让他们有了更多自信,和妈妈的相处也更自然。”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提高了“微爱妈妈”的“准入门槛”,创新招募、培训、评估闭环机制,通过资格审核、心理测试、业务考评等关口,让“妈妈们”能“持证”上岗。“这些孩子因为种种特殊情况,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妈妈们’除了有着一腔热情和爱外,还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等知识,打造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专业素养的‘微爱妈妈’队伍是我们不变的要求。”杨玉丽表示,与此同时,泗水县妇联还邀请了泗水县龙城小学的校长丁梅,不定期为“妈妈们”进行家庭教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集中陪伴活动以思想陪伴、生活陪伴、学习陪伴、情感陪伴、安全陪伴为主,除了依据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开设的一系列特色课堂之外,孩子们最期待的,还是晚上的“生日会”。

“不光这个月过生日的孩子喜欢这个环节,还有很多孩子会提前准备好节目上台表演。”“微爱妈妈”孟玉林告诉记者,“她们从腼腆、不爱交流到主动表演节目,这种转变是我们这些‘妈妈’最希望看到的。”

“‘因人施策、平等尊重、精细精准’,是我们开展陪伴关爱服务的标准。”张睿超介绍,为了提高陪伴关爱服务的精准度,泗水县妇联也利用乡镇(街道)及村妇联组织的基层优势,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动态掌握儿童家庭变故及需求。

“今年‘六一’我们开展了一次走访活动,给孩子们送上了生活学习用品,但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济河街道妇联主席李文婷告诉记者,她希望能在“微爱妈妈”的基础上,再招募一批“微爱爸爸”和“微爱哥哥”“微爱姐姐”。“这样一来,我们的关爱就能够更精准地覆盖困境儿童可能会面临的不同问题。”李文婷说。

张睿超告诉记者,这也是下一步“微爱妈妈”项目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妇联和微公益协会的力量,吸引各行各业的爱心力量,不断扩充壮大这支队伍,最终实现对全县困境儿童关爱陪伴的全覆盖。”

“通过‘微爱妈妈陪伴成长’项目实践,基层妇联理顺了一个具体项目应该怎么去干的问题,破解了困扰已久的难题,也努力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尹露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