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调研思考
彰显女性新作为 以“半边天”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聚焦第三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1.11.02 字号:【

近日,第三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建德市举行。论坛达成了以“半边天”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彰显女性新作为的“千鹤共识”。论坛包括圆桌对谈、主题演讲和三个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数字社会与妇女发展”“女性创业与共享改革成果”等主题展开,与会学者对上述主题进行了系统研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近日,以“传承·弘扬·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与妇女发展——发挥‘半边天’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建德市举行。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署、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与中国专家学者一道,以“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建德千鹤村为落脚点,达成了以“半边天”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彰显女性新作为的“千鹤共识”:传承并发扬千鹤妇女精神,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以自身发展的“一小步”,推动全球妇女运动发展的“一大步”;坚定不移加强全球合作,为国际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此次论坛包括圆桌对谈、主题演讲和三个平行论坛。平行论坛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数字社会与妇女发展”“女性创业与共享改革成果”等主题展开,与会学者从丰富的学科或工作实践视角,对上述主题进行了系统研讨和交流。

共同富裕与女性发展

圆桌对谈环节以“发挥‘半边天’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为题,浙江省妇联兼职副主席、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屠红燕,中共建德市委书记朱欢,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立,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小英五位嘉宾,分别围绕“创新”“传承”“平等”“发展”“自强”五个关键词,谈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男女平等实践,传承和弘扬千鹤妇女精神的意义,新时代女性创新创业的状况,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路径以及对新时代女性自强与自主的理解。

主题发言环节中,南京师范大学金一虹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涛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主任魏开琼教授四位学者,分别围绕20世纪的“铁姑娘运动”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及评价,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女性传播路径及其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意义,共同富裕在促进农村妇女发展、提高妇女精神生活、提高妇女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着力点,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纳入性别视角的重要性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妇女参与

妇女组织在妇女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会学者从理论和治理实践出发,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妇联组织和妇女参与的相关问题。

妇联既不应被视为国家-社会-市场三分法中的任何一种纯粹组织类型,也不应被看作是一类混合型组织。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陈伟杰认为,在当代中国情境下,妇联身处党与群众之间行使其职能时,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体系之一员而存在的。

厦门大学博士生杜辉提出,在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妇女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联组织充分把妇女吸纳到基层社会治理群体中来,既能够弥合性别平等的真空地带,又能够填补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不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静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妇女参与权实践,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女参与权的新发展,并依托《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展望了妇女参与国家治理的新机会与路径。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鑫探究了妇联组织在农村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包括顶层设计推动妇女参与基层自治,拓展阵地开展普法维权和矛盾调解,以及创新机制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等。

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王晓莉分析了妇女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环境与组织环境,探究如何应对新时代妇女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挑战,比如逐步抬头的女性高地位迷思、消费主义盛行、互联网“数字鸿沟”等。

卢旺达性别与家庭促进部总干事Mireille Batamuliza分享了卢旺达女性社会组织——Headly Empowering Rights of Sisters的活动及其对妇女和社区带来的变化。毛里求斯罗德里格斯区域议会管理支持官员Anne Louise介绍了当地妇女社会组织在促进两性平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获得的成果。

数字化对女性发展的影响

数字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与会学者针对妇联系统数字化改革,以及数字化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杭州市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丁立燕分享了杭州市妇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找准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的实践,并提出了打破城乡、地区、群体壁垒,强化数字赋能、业务协同、流程再造等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宋月萍教授发现数字经济赋予女性以职场新机遇的同时,也给女性就业造成困境。她提出了关注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新职业的女性需求,促进女性STEM教育,监管平台算法,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林晓珊教授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消费革命对提升女性消费能力、缩减消费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但是传统性别意识形态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交织,可能进一步加剧性别不平等。

当前,中国女性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讲师聂真真认为,及时解决算法模型中相关性别歧视对促进数字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呈现出共享性、虚拟性和国际性等特征。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的机遇和困境,中华女子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刘旸认为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女性赋权增能,缩小数字性别鸿沟,促进社会多元助力等是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的关键路径。

委内瑞拉妇女和性别平等人民权利部性别暴力监察办公室主任Sahili Franco Cipriani强调数字经济社会女性应获得投资、在线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机会。

女性创业与共享改革成果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双创”发展中,女性创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此,“女性创业与共享改革成果”成为本次论坛的另一个焦点。

中华女子学院高秀娟副教授对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女性创业政策进行多维测量,发现其特点表现为:数量呈“M型”特征,结构呈现中央强协调性和地方弱协调性特征,政策主题分布呈现全面多元性与区域差异性特征,政策工具分布呈现发展性与非均衡性特征。

学者们对宝妈、农村走向城市女性、农村妇女等不同群体的女性创业者进行了关注。杭州师范大学讲师李之易以宝妈电商主播为研究对象,提出“宝妈表演劳动”概念。上海大学何冰冰考察了十位从村镇走到大城市的女性创业者的生活方式与行动策略,分析其创业行为和个人生活塑造的身份认同问题。中华女子学院讲师杜声红分享了建德市三江口渔村在当地妇联组织的精心打造下,渔嫂互助组织的形成及经验。

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女性参与社会组织创办与发展,上海大学博士生周海燕建议,一是完善家庭福利;二是加强专业性培训,提升女性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女性公益创业者协会,推动多区域、多领域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