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江西特色:在寻找过程中注入红色基因

  “这条破损很严重的毛毯,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是父亲留给母亲和我的唯一遗物。我4岁的时候父亲就牺牲了,但是他清贫、节俭的革命意志却深深地感动着我和我的家庭……”

  台上,84岁的方梅老人讲得动情;台下,社区居民们听得动容。

  4月的江西已是阳光耀眼,但在南昌市西湖区象山文化广场上,所有人都被方梅老人的讲述吸引着。

  老人是方志敏烈士唯一的女儿,如今她也自称为“一个南昌普通家庭的普通成员”,由她在这场社区“最美家庭说家风”活动上,亲身讲述方志敏烈士伟大的革命人生和朴素家风的传承,让现场的社区居民觉得:“没有比这更真切的了。”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良好家风”,正是江西开展2015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主题。在这片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因此,在寻找活动启动之初,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决定,在总结推广全省2014年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家庭文明建设与省委“进一步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相结合,并确立了鲜明的活动主题。

  “这也是我们省开展寻找活动的一项顶层设计。”江西省妇联主席潘玉兰认为,在寻找活动中,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良好家风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过程的教育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宣传好家风好家训,从而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有了主线,就会让“最美”走向“更美”。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江湾镇,一场就在该镇中心位置进行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显得匠心独具——

  每个村的“最美家庭”,都由村妇代会主任带领上台展示,先由妇代会主任“夸夸咱村的‘最美家庭’”。

  “妇代会主任大都兼任村‘妇女之家’负责人,这样一来,所有的寻找活动都要在‘妇女之家’开展,在基层就更加‘实打实’了。”江西省妇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在江西省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创意和创新,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群众参与家庭受益。”在江西省妇联副主席胡雪梅看来,只有把寻找活动的衡量标准放在平民化上,让家庭参与零门槛,“最美”标准群众定,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的初衷,的确让群众在自觉寻找和展示家庭风采的过程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全省各地通过“妇女之家”这个平台,邀请群众讲述、专家评议、群众打分,一大批“最美家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包括夫妻恩爱、孝老爱亲家庭,有教子有方、勤俭持家家庭,有环保节能、热心公益家庭等等。

  有了自觉性,更要常态化。

  走进景德镇市西郊街道森林社区,就在社区“妇女之家”,一幅窗帘颇引人注目——可伸缩的窗帘上,印着的就是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窗帘总要有,把寻找的内容放上去,每一个来这里的群众就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社区“小巷总理”李金霞还身兼社区妇代会主任,她介绍,今年的寻找 “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已经收到了近200份的自荐他荐报名表,“最美家庭”俨然成了社区居民的“香饽饽”。

  “以往社区很多居民是‘楼上楼下不来往,擦肩而过不说话’,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以来,这样的情况大有变化,不但家庭更和谐,邻里之间也更和睦了。”李金霞说,自己听到居民反映最多的是“希望这个活动年年搞”。

  老百姓希望“年年搞”,正与妇联组织常态化开展寻找活动的理念高度契合。

  如何常态化推进?江西妇联组织在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等方面有着综合考量。此外,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继续强化活动的群众特色和基层特点,把寻找活动开展在基层、活跃在基层、见效在基层仍是她们坚持的方向。

  “家庭一直是妇联工作最为传统、最有优势、最富特色的领域。在当前全社会热议家风家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我们一路寻找‘最美家庭’,一路撒播‘最美’的种子,传递‘最美’的力量,就一定能使全社会共同收获‘最美’的果实。”潘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