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整体推进社区妇女维权工作

长沙市妇联主席肖雅珩

 
  我市有女性28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8.3%,其中城区女性87.87万。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妇女在婚姻、家庭、就业等方面的权益问题愈发突出,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成为社区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社区妇女工作重心下移,以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妇女需求为第一信号,以解决妇女实际问题为工作目标,做到街道有维权站、社区有维权点、楼栋有维权员,工作网络全面撒开,维权难点有所突破,妇联工作直面妇女,收到了初步成效。

  一、夯实基础,激活基层,强化社区妇女维权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最基层的社区妇女维权组织,提高最基层的社区妇女干部维权能力,才能最直接、最快捷地为社区妇女排忧解难。去年是我市“社区建设年”,我们紧紧抓住全市社区建设整体推进的有利时机夯实维权基础,激发基层维权活力。

  首先,建立健全社区维权组织。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市民政局在工作方案中强调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了市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妇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指导方针,社区妇女工作被纳入全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妇女组织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全市48个街道妇联吸纳了社区内成员单位的妇女干部,由过去的区属性妇联变为区域性妇联;604个居委会整合为361个新社区后,均按规定成立了社区妇代会,由群众选举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妇女7—8人组成,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以上兼任社区妇代会主任的有261人;各个居民小组相应成立了社区妇女小组。三级社区妇女组织建立后,以维权工作为重点,街道设立维权工作站,社区设立维权工作点,楼栋明确一名维权联络员,使社区维权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提高社区妇女骨干的维权能力。针对社区妇女维权涉及面广、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妇联干部新手多的实际,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组织互相参观学习等形式,因地制宜,对街委两级的妇女维权骨干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干部素质,增强维权能力。去年以来,市区两级分别对街道妇联主席、社区妇代会主任进行了轮训。各级举办骨干培训班495期,培训人员11000多人次,仅文艺路一个社区举办的妇女骨干培训班就有90多人参加。各社区还把一批热心妇女工作、身体健康的居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法律宣传咨询、义务调解和信息服务员的作用,全市成立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125支,拥有队员1856人。通过培训,广大妇女骨干基本通晓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层顺利开展维权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创建社区维权工作机制。我们将社区维权工作量化、细化,从组织机构到工作内容,从分管领导到具体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市妇联从业务经费中挤出8万元作为维权工作的奖励资金,充分调动了社区妇联做好维权工作的积极性。今年维权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市级培训1000名以上维权骨干,60%以上社区妇女维权点作用发挥好,50%的街道、30%的社区妇女学校开展了维权培训,市区两级都办有维权联系点;妇联系统来信来访结处率达到100%;以社区为单位对下岗失业的妇女就业、生活及思想状况开展一次入户调查,组织5000名下岗失业妇女进行就业指导和各类技术培训,联系100家企事业单位为特约就业单位,帮助引导1万名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组织社会各界对特困妇女进行救助,资助60名下岗失业妇女创办实体,自谋职业”,以此考核各级妇联,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各级妇联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办实事。岳麓银太社区一女青年父母离异,长期无住处,因吸毒被送劳教,妇代会主任主动到劳教所看望,多方联系寻找其父亲给予关心,并帮助她找到工作,使其自食其力、重新做人。

  二、积极协调,多方参与,加大社区妇女维权力度

  由于妇联自身资源匮乏,维权手段有限,我们注重吸收和运用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走维权工作社会化之路。

  一是大力宣传造势,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我市成立了由市政法委、宣传部、司法局、法制局、工会、团委、妇联7家组成的社区妇女维权宣传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月或宣传日活动,先后开展了“人寿杯”妇女法律知识抢答赛、“丽臣杯”妇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依法维权,拒绝毒品”知识竞赛、依法维权案例分析讨论、法律知识进家庭等活动;印发了大量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市人大牵头先后组织了5次执法检查。去年,对修正后的《婚姻法》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举办了社区宣传咨询日、千名县级领导干部专题讲座、《婚姻法》知识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开辟妇女维权专项宣传橱窗176个。首次引进了社会性别意识培训项目,争取香港乐施会的资金支持,层层进行培训,促使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全市各级共办培训班16期,培训1300多人次。培训的对象除各级妇女干部外,还有各区委分管的党群书记、党校教员、民警、律师、司法调解员、居委会主任等。芙蓉区还专门举办了一期派出所所长性别意识培训班。同时,市妇联专题向市委常委汇报,争取了将性别意识培训纳入市委党校的公共课程。今年4月,专请中央党校李慧英教授讲授了第一堂公共课,党校青干班、县干班、女干班,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共400多人参与,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我市开办的全国首家“女性频道”旗帜鲜明地发挥媒体在维权中的优势,对侵害妇女权益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私营服装厂女工搜身事件被曝光后,促使其业主公开道歉。

  二是联合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社区“五大维权网络”。自1999年起,我市不断探索和完善“五大维权网络”,即:与公安部门紧密协同,建立家庭暴力的投诉站、警示室和伤情鉴定中心,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保护网络;与法院配合,建立聘请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制度,形成司法维权网络;以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妇联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凝聚一批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形成法律援助网络;发挥各级妇儿工委的作用,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维权网络;发挥妇联组织作用,以信访为“窗口”,形成市、区、街、社区四级信访维权网络,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在建立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过程中,开始法院有顾虑,认为只能公平维护当事人权益,不能单纯维护妇女权益。我们一方面试点探索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向市人大、市政协提交议案,取得重视和支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事作专题调查研究后,向基层法院下发了《关于聘请妇联干部担任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家庭、继承等案件人民陪审员的指导性意见》,并要求在今年内全部配齐。在市司法局的支持下,1999年我市开办了长沙市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为特困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经市委常委专题研究,该“中心”每年办公、办案经费10万元被列入财政预算。近两年来,法律援助中心共提供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376人次。同时,我市还开通了“16081198”妇女维权热线,24小时有专人负责接听,及时为受害妇女排忧解难。

  三、抓住重点,集中突破,增强社区妇女维权实效

  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信访分析发现家庭暴力、妇女下岗失业再就业难已成为妇女维权中的突出问题。几年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突破,取得实效。

  突破之一,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一是从源头上参与推动了有关法规的出台。我们对全市家庭暴力情况进行调研,撰写专题调查报告,多次向人大、政协呼吁,市妇儿工委三次召开全会专题讨论。1996年1月,市委、市政府两办颁布了《长沙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规定》,市公安局就贯彻实施规定下发文件,提出了7条具体的实施意见。使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各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了作用。通过几年努力,我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做到网络单位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前发生家庭暴力,派出所总是推诿,建议受虐妇女找妇联,现在做到了主动上门做工作,及时接警、出警。去年市“110”报警中心一新上岗女警接到家庭暴力报警后,没有及时处理,被给予处分,使全市公安干警认识到反家庭暴力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市公安局还建立了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积极为受害人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妇联干部,理直气壮为受虐妇女仗义执言,促使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妇女权益。省级某单位一男职工因外遇嫌弃下岗妻子,多次毒打,逼其离婚,妇联、法院、公安等部门联手将此案作为典型案例,依照新《婚姻法》,多方调查取证,认定男方为过错方,把房屋作为过错赔偿判给了女方。三是以芙蓉区为试点,率先实施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工程。该区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成立了由5位区级领导参与的防治家庭暴力领导小组;建立了七大社会支持网络,在全区13个公安派出所和52个社区警务室设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站,实现高层协调、综合治理;通过开展持续性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将维权服务内容、投诉电话制作成卡发放到服务对象手上;建立健全一整套评估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均衡发展。反家庭暴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增强了反应的敏感度和干预的力度,家庭暴力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家庭暴力的受虐者不管找到哪级维权网络都会积极处置,介入率达到100%。以前有过家庭暴力迹象的都停止了暴力行为,没有出现暴力升级的问题。6月下旬,我们在芙蓉区召开了全市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工程现场会,促使这项工作在各区、街道、社区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市家庭暴力信访占整个信访的比例明显下降,由26%下降到12.8%;恶性程度、伤害程度大大降低,今年以来市妇联没接到一起重大家庭暴力上访信件。

  突破之二,千方百计帮助一大批下岗失业妇女实现了就业。我们先后在社区进行了三次大型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下岗失业妇女的思想、生活状况和需求,并积极向政府反映。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区、街、委四级社区就业网:市妇联组建了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区妇联相继成立了社区服务部、巾帼服务社和职业介绍所,开通了下岗失业妇女服务热线;街道妇联相继成立了社区服务站(所);居委会妇代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点。依托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办班80多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引导下岗失业妇女了解就业市场、掌握就业技能。通过培训,组建了“下岗女工报嫂队”、“下岗女工销售队”等多种社区服务队伍。“中心”将工作下移到社区,坚持每月举办一次招聘会,1996年成立以来共登记咨询28000多人次,安置3500多人次。通过“中心”的推介,市人寿保险公司招聘了100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新开业的家家乐商场90%的营业员都是从“中心”招聘的。依托家政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下岗失业女性组成的家政服务队伍,仅去年就安置502人,被安置的对象大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就业无门的大龄特困妇女,家政服务帮助她们缓解了生存危机,有的最高收入可达1000多元。同时,对那些有自办实体意向的下岗失业妇女,积极动员女厂长、女经理和她们结对子、当参谋、出主意,帮助她们选项目;对于经济上拮据的妇女,开展“爱心助困行动”,号召广大民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体私营业主及妇女先进分子捐款捐资,助一臂之力。市妇联还通过慰问、走访特困户,鼓励资助自办实体、自谋职业,已为168名下岗失业妇女提供再就业启动资金。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电视跟踪报道,树立了一大批下岗不落志,在社区服务、自办实体等方面的典型,为全市下岗失业妇女树立了榜样。

  几年来的社区妇女维权工作实践,增强了妇联的亲和力、凝聚力,缩短了妇联与社区妇女的距离,提高了维权实效。然而,社区妇女维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市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妇女的要求尚有差距,我们决心加大力度,为新时期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