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李小萌: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成为自己”
​“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其说是在寻求一个“being”的过程,不如说是在寻求一个“becoming”的过程。”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3.03.23 字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天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婷 范语晨

■ 实习生 张艳莹

今天,我们常常听到一句令人鼓舞的话:“女性应该成为自己”。但怎样做算是成为自己呢?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在山东卫视进行了一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女性友好大型年度演讲“你好,我们”,李小萌和中国妇女报抖音账号联合播出。这场6000万人次观看的演讲,向观众呈现了2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女性“成为自己”的故事,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李小萌也首发了同名新书《你好,我们》,以自己的成长和蜕变过程作为样本,和读者共同探讨,一个人,一个性别为“女性”的人,应该如何超越各种世俗的标签和定义,“为自己,尽情活”。

而李小萌本人,也一直在关注女性故事、女性话题的路上,逐渐“成为自己”。她曾主持女性节目《半边天》,也曾深入汶川地震震中,亲赴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前去动荡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进行报道……8年前,她离开电视台,成为全职妈妈。而今天,50岁的她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媒体内容创业大潮中,去体验“不虚此行”的人生。

日前,中国妇女报对话李小萌。在她的讲述中,“成为自己”不再是正确而空洞的“宣言”,而是与生命历程紧紧相融的体验和践行——

“女性友好”的世界,是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选择的世界

中国妇女报:“你好,我们”演讲现场,您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为什么选择做这种大型演讲?

李小萌:其实做一个超长演讲,任何人都会面临很多挑战,不管主讲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演讲者个人的体能,内容的丰富度、新锐度、价值输出的尺度,好听、好看的程度,以及心中那种笃定和不确定之间的交织。虽然我们从海量的女性人物中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也和很多专家学者反复打磨了演讲的文本。但电视要求镜头语言丰富、场景多变,我担心一个人站在那里讲那么久,观众能不能接受,会不会喜欢? 演讲结束,电视台反馈的收视率表明,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收视曲线一直在往上升,而且冲进当晚全国收视率的前十,这证明演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

我观察到,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或是近几年来,女性话题确实热起来了,各种讨论色彩纷呈。我很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关注女性的处境、女性的立场,希望“女性友好”可以成为社会共识。我也感觉到大家很想听听在公共平台上,女性话题到底能讲成什么样,从什么角度讲会更有新意,更有价值。实际上“女性话题”并不是很好讲,不仅是很多问题已经被反复讨论但收效不大,而且女性话题有很多是“人之常情”,人人都可以评判——这么说合适不合适,该不该提倡,比其他主题的演讲有更多挑战。所以我自己内心要很坚定,来面对、回应大家。

中国妇女报:“你好,我们”演讲播出后,“弹钢琴的清华保洁阿姨”以及很多其他热门话题都冲上热搜,也获得很多网友的共鸣。相比那些被公众熟知的卓越女性,您怎样看待像邢国芹阿姨这样平凡的女性绽放的光彩,她身上折射出哪些优秀的女性品质?

李小萌:在为演讲做准备,梳理人物的时候,我给内容策划和制作团队都确定了一个方向,那便是我们要用平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女性人物和观众。邢国芹的故事是我们确定下来的第一个故事,她的故事能带给大家的触动是——她没有把自己框在已有的社会身份或标签里面。正如吴伯凡先生所说:“没想到,但又想到了”。那天她弹完琴,按照计划是直接鞠躬下台。但我当时看见观众的情绪非常涌动,就问大家“想不想听邢阿姨说几句话?”观众说“要”。于是我把邢阿姨叫回来,问她:“您想跟今天现场的年轻女孩说什么?”她说:“我想跟她们说,趁着年轻,能学东西一定要多学。”

演讲结束后,一个女孩对我说,如果“让我趁年轻多学东西”这句话从她妈妈或者老师嘴里说出来,她不一定会听,但是邢阿姨弹完琴站在那里说,一下就戳中了她的心。我听了以后特别开心和欣慰,因为大家马上就抓到了她这个故事的价值点。

我说的平视视角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一开始导演想让邢阿姨穿着保洁的工作服来到舞台上,这样更有反差感。但我们的策划之一门沙沙在开会的时候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邢阿姨可能并不想以这样的形象出现,我们不应该以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去替她拿主意。于是我说,不要争论了,直接发微信问邢阿姨自己的意见,尊重她的意愿,这才符合我们这次演讲的初衷。

消息一发出去,邢阿姨马上回复了,说“我想穿点不一样的”。我们给她看了几身黑丝绒的礼服,问她有没有相应的鞋子搭配。她很快就发来一张照片,是一双能和衣服完美搭配的鞋子。她心中对于“不一样的自己”是有向往的,也在等这样的机会。热搜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小细节,就是在彩排的时候,邢阿姨在台上弹奏钢琴,PPT背景是邢阿姨穿着保洁服装弹奏钢琴的画面,而台上是邢阿姨穿着演出华服弹奏一架白色三角钢琴,此刻的她和过往的她,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超越身份的对话,随后镜头转至台下,山东电视台的保洁阿姨静静地倚靠着舞台的栏杆边翘首驻足观看,这真的再现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感人场景,一个人让另外一个人觉醒,去寻找自己的主动性。

中国妇女报:您同步首发的新书《你好,我们》,被评价为“只字未提女性主义,却处处在最大限度地丰富女性的尊严”,您自认为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吗?

李小萌:这个问题我很难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我认为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只要你相信平等,你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我理想中的“女性友好”,是一个每个人都能从真正符合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做选择,而不需要背负太多外部压力的世界。我觉得“平等”这两个字是女性主义最重要的准则,不管是人与人之间,性别与性别之间,大人与儿童之间,还是不同种族之间,如果大家能平等相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正如我的合伙人卢俊说:这是一个以“不再需要讲”为终极目标的演讲,当真正的观念上的平等不再需要呼吁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个演讲落幕的时候。

“60分妈妈”足够好

中国妇女报:您在今年“你好,我们”主题演讲和《你好,我们》新书中都提到了“60分妈妈”的概念,您认为自己是一个“60分妈妈”吗?

李小萌:我是一个妥妥的“60分妈妈”。在我刚刚成为母亲的时候,我也想要成为一个“100分”的妈妈,甚至想成为一个“120分”的、完美的妈妈。但实际上,谁都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母亲,而且你越这样要求自己,可能越焦虑。

直到后来我看到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Donald.W.Winnicott)的一个理念:“做60分妈妈(be a good enough mother)”。这句英文一开始被翻译为“做完美的母亲”,但这种翻译是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它的本意应该是“将将好就可以”。“60分”和“100分”之间的差距其实恰恰给孩子保留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经常会有年轻的妈妈问我:“怎样平衡家庭和工作?”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当你方方面面都要求自己做到“100分”的时候,必然是难以十全十美的,随之而来的愧疚感对我们往前走却没有任何帮助。所以,“good enough mother”意味着不完美才完美。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忙到脚朝天,没有太多时间陪女儿。但不管多晚回家,我会挤到女儿的小床上和她睡,亲亲她的小脸,和她说“妈妈爱你”。我这些小小的举动,能让她知道我对她的爱没有打任何折扣。

所以不要担心如果不能时时刻刻看到孩子,孩子的成长就会受限,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只有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才能真正长大”。

中国妇女报:同样作为女性,妈妈对女儿的自我和性别的理解有很深的影响。您在跟女儿的相处中,希望向她传达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希望她对自己的性别有怎样的理解?

李小萌:一个被母亲深深祝福、引领和托举的孩子是真正幸福的孩子。一个女孩“如何识别自己的性别”“如何识别这个世界”“如何对待女性”往往都是妈妈教给她的。我会非常有意识地让我女儿通过我的言谈话语和我的选择,感觉到做女性是一件非常开心、值得骄傲的事情。比如,她第一次看到我生理期流血时,被吓到了。我就跟她讲,女孩的身体里都有这样一个给胎儿准备的小房子,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时间要把这个房子重新粉刷一遍,为新生命做好准备,而且,只有女性才有这个“小房子”,我们能够决定自己要不要生一个小孩。

我觉得一个妈妈要从引领女儿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接纳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方方面面,也让她知道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看电影《穿Prada的女王》的时候,我问她,如果你有一个特别难得的工作机会,但你的丈夫、男朋友反对,你会怎么选择?她说,我会选择工作。因为之前我有建议她做困难的工作,谈简单的恋爱——困难的工作可以提升自己,而爱情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个人没有办法做好。如果爱情让人特别牵扯精力、身心俱疲,就该意识到,这段爱情未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帮助。

人生无论抵达哪里,都可以重新出发

中国妇女报:您谈到自己以前也是一个不太会提要求的人,但后来你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愤怒。这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有没有促成这种自我成长和蜕变的标志性事件?

李小萌:对我来说像“鲤鱼跨龙门”一样自我成长的瞬间,就是“成为妈妈”。在产房中把女儿抱过来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从一个“女儿”变成了一个“母亲”。这个差别在于,做“女儿”的心态是别人给我什么,我接受什么,依赖于什么;做“母亲”的心态则是我要撑起一片天给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在很多的细节中重申我的主张、捍卫我的孩子。我要让我的孩子听到,我在为她说话,这样她才会敢于为自己说话。要让她看到你怎么和社会交涉,她才有底气去面对社会,也知道自己是宝贵的,是值得爱的,她就会捍卫她自己。

当我越来越多这样去做的时候,它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让我也渐渐敢于为自己的态度和观念发声,没有像过去觉得那么难了。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我“自我”的一次诞生和重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活在别人和这个世界对我的各种标签和定义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挣脱种种定义。但我相信只有真正的“自我”诞生之后,我们所有的爱恨情仇才有了一个“主语”,否则,所有的情绪和观念都是虚无缥缈,没有自我根基的。所以,女儿的出生,不仅是我“自我”重建的分水岭,也是我“第二次生命”生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妇女报:在《你好,我们》这本书中,谈及有关女性在职场,尤其在以男性为主的职场的相处之道时,你说“最重要的是泼辣,不要怕被人说‘母老虎’‘泼妇’、有权利欲、也有野心。”为什么这么说?您觉得这中间的边界和底线怎么界定?

李小萌:女孩更容易在出生之前就背负着家人对你的期待,社会对你的想象,认为你应该是平和的、温柔的、可人的、有服务性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自我的成长打破这些标签,然后才能站到和男性一样的起跑线上去实现自己。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我们会反问,谁规定女孩就得温柔,男孩就不能温柔?谁规定只有男孩可以勇敢、直接地表达自己意见,女孩就不行?我们要敢于坐到桌子的第一排表达自己,要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的性别,也要在关键时刻忘记自己的性别。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的主张、事业的发展或者人生的突破说话,那谁为你说话呢?比如在办公室或者微信群里,有男性突然说了一句对女性不友好的笑话时,如果我们敢清晰、准确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重新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认为,性别友好的环境不能靠它自动净化,我们得拿着吸尘器和拖布天天去擦,进化的过程也并不一定要以攻击对方或性别对立来完成,完全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完成性别的和解。

中国妇女报:您和很多女性都在用一种主动的力量,甚至是一种孤勇的精神去进行自我刷新,去成为自己,“成为”是一个关键词,您觉得“成为自己”以及人生的再定义,还有哪些更丰富的解释吗?

李小萌: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其说是在寻求一个“being”的过程,不如说是在寻求一个“becoming”的过程。

比如,成为一个优雅的女性,或者成为一个职场强人,或者要成为一个“好妈妈”,这些都是既定的目标,是“being”。但其实我们在出发后,可能未必知道会去到哪儿或者路上的风景是什么样。很多人会对自己设限,认为只要到不了那个点,人生就是失败的。其实如果不经意间来到了另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上重新出发和突破,这就是“becoming”。

我当年从央视辞职回到家,刚开始很享受全职妈妈的生活,但是三年之后我发现我是一个没有社会价值就会自己往下滑落的人。所以我重新做出选择,重新面对真实而残酷的世界。现在的工作我干得很投入,但如果突然有一天我觉得疲惫,我会再去重新选择。只要做出选择时是因为我内心有这种涌动,然后在每一次选择时都做好判断与衡量就可以。所谓不虚此行,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的人生态度是,“顺势而为,稍加努力”——不要安于际遇给我们的设定,随遇而不安,努力地“为自己,尽情活”,同时也要有顺势而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