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调研思考
性别公正的科学教育赋予所有性别以机会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3.02.01 字号:【

■ 王海媚

2022年12月,英国广播公司发布了2022年全球百名巾帼榜单,参与英国维珍银河公司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的航空工程师西丽莎·班德拉名列其中,入选理由是她一直坚守在航天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克服一切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这激励了所有拥有类似梦想的年轻女孩。科技领域普遍存在由男性主导的现象,据统计,女性在科研中的比例不足33%,只有4%的女科学家能晋升至领导层,在最前沿的量子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女性科研人员比例更低。

可见,科技领域依然存在性别偏见,女性的科研才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而开展性别公正的科学教育是改变这种局面的基础和前提。班德拉就在采访中强调,自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家庭中没有性别偏见的科学教育。除了西丽莎·班德拉之外,历史上也有得益于性别公正的科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女性科学家,比如中国的科学家王贞仪、英籍德裔的天文学家卡罗琳·赫歇尔等。性别公正的教育对于赋权妇女和充分激发女性智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纪中国妇女中的异人”王贞仪

王贞仪是中国清代女科学家,在天文、数学、地理、医学等学科都有创新性贡献,并留下很多诗词作品。王贞仪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关于日月食成因的解释,她还批驳了流传已久的关于“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宣传日心论,这与哥白尼在欧洲提出日心论几乎在同一时期。她的学术成果包括《月食解》《地圆论》《勾股三角解》和《西洋筹算增删》等。在王贞仪生活的年代,女性很少有接受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机会,但王贞仪的祖父、父亲和丈夫等家人保持开明的态度,认可她的聪明才智、支持她的科学研究。她的祖父和父亲都亲自参与对她的科学教育,父亲还带她游历了陕西、湖北和广东等地,了解当地风俗人情。王贞仪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她的科研工作,帮助她选编作品集,在王贞仪离世之后,继续整理她的遗稿、筹备出书。

王贞仪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中存在针对女性的歧视,并对这种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她主张性别平等,认为谈论科学和教育的时候不应提及性别。在生活中,她不仅会刺绣女工,还擅长骑马射箭,“学射于蒙古阿将军之夫人,发必中的,跨马如飞。”如同其在《题女中丈夫图》一诗中称颂花木兰,大乔和小乔等女中英才,“君不见木兰女,娉婷弱质随军旅。代父从军十二年,英奇谁识闺中侣。又不见大小乔,阴符熟读谙钤韬。”其中名句“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被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和东西方中心的前研究员芭芭拉·贝内特翻译成英文广为流传:It’s made to believe, Women are the same as Men; Are you not convinced, Daughters can also be heroic?

“彗星猎人”卡罗琳·赫歇尔

卡罗琳·赫歇尔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天文学家。1786年,她第一次观测到赫歇尔-里高莱特彗星,并在其后又发现7颗彗星,从而被誉为“彗星猎人”。此外,她在天文领域的成就还包括协助建造40英寸大型望远镜、共同发现天王星、木星、土星和太阳的运动规律并编写《星云和星团总表》、整理英国天文学家约翰·佛兰斯蒂德观测资料的索引和对当时的英国星表进行勘误等。为纪念她的贡献,1888年发现的小行星281“卢克雷蒂娅”使用了她的中间名,193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将月球正面一个小撞击坑命名为卡·赫歇尔环形山。

卡罗琳取得如此成就除了自身努力,也得益于她家人的支持。尽管卡罗琳的母亲认为女孩子应该承担家庭劳动,比如制衣、编织等工作,但是卡罗琳的父亲愿意其进行单独教育并且让她参加哥哥们的小提琴课。同为天文学家的哥哥威廉·赫歇尔则更是认为卡罗琳应该平等接受教育,他将妹妹从德国接到英国学习乐理、舞蹈、英语、天文和数学知识,并亲自参与教授。通过这些学习,卡罗琳成为出色的歌手和演奏家,并最终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尊重和支持妹妹的观测工作,为其专门制造了望远镜,并把赫歇尔-里高莱特彗星称为“妹妹的彗星”。

“追逐太空梦的”西丽莎·班德拉

西丽莎·班德拉于2021年7月乘坐维珍银河统一22号太空船完成了亚轨道太空飞行,从而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印度裔女性和第66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西丽莎从小就有一个太空梦,她喜欢盯着天空看,想知道恒星是如何形成的,飞机是如何飞行的。所以她希望成为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然而由于视力不佳,西丽莎失去了进入美国宇航局的机会。但是西丽莎没有放弃自己梦想,她选择在普渡大学学习航空工程学,开启了不一样的太空之路,同时也走上了一条“非常孤独的”路,因为在工程学领域,女性学生比例很低,有色人种女性更是少之又少。在作为航天工程师成功实现太空梦之后,西丽莎希望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激励更多的年轻女性加入航空领域。“这是让更多人进入太空的开始——更多的女性,更多的有色人种。”

西丽莎不是家中唯一在科技领域有所成就的女性,她的姐姐巴秋沙·班德拉是美国农业部的一名微生物学家。她们的成功来自性别公正的科学教育,当西丽莎对太空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会带她去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访问,当她对海洋生物着迷的时候,父母会带她去海洋馆参观,西丽莎在科学领域的成长也得到了祖父的支持。同几乎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女性进入太空领域会面临很大的性别阻力,她们的贡献也往往被掩盖。据统计,进入过太空的女性比例不足20%。尽管如此,西丽莎探索太空的梦想得到了全家人的尊重和鼓励,并且成为全家人的骄傲。当西丽莎返回地面,第一个拥抱她的人是她的父亲,“他紧紧地抱住我,我脖子上的太阳镜都被压碎了。”

历史地看,在很长一段时期,女性都难以获得科学教育和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王贞仪和卡罗琳·赫歇尔的案例表明,如果女性能够平等接受科学教育,一样可以做出突出成就。

时至今日,女性科技人员逐渐得到认可和尊重,但是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依然显著,这就意味着,占人类人口一半的科学力量被埋没,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西丽莎·班德拉和姐姐巴秋沙·班德拉的故事再一次表明,无性别偏见的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女性科技人才起着非常的积极影响,这也是充分激发女性智慧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开展性别公正的科学教育,赋权所有性别,将激发出更多智慧,从而推动科技全面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