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端牢中国饭碗,不能少了巾帼种粮人”
​——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王伶俐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2.08.12 字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坐在大型仓储、烘干设备和多台农机旁的小办公室里,穿着白色镂空中式长裙,精致妆容,留着齐刘海的王伶俐,有点与环境不搭。但说起种粮,这位29岁的姑娘,与窗外阳光下绿得发亮的连片高标准农田,又浑然一体。

王伶俐有着7年水稻种植经历,现在管理三个农业合作社,获得高级农业经理人证书,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她对农资采购、机械化操作、销售等环节和过程了如指掌。作为四川省成都市崇州本地人,她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父母种粮,经营规模从几亩到百亩,再到上千亩,一步步扩大,见证了家乡近20年来粮食产业的发展历程。

经历、实践加经验,让她有了自己的种粮观。“没有国家好政策,想种好粮,个人再有愿望,都很难;种好粮,要规模化种植,要靠科技,如此才能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赋予乡村振兴更多活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少了我们这些年轻的种粮人,更不能少了女性力量。”

种好粮离不开科学技术

王伶俐打开手机,展示能看到插秧机作业轨迹点的导航系统。

“原来插秧靠人工,后来有了插秧机,但还是要人站在旁边监督。”王伶俐说,人工插秧,一人一天只能插2亩地,而一台插秧机一天可插五十亩,如今装上北斗导航,连站田边管理的人都不用了,“几千亩地,就解放了上百人力。”

2010年,崇州开始探索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成为成都市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头几年,父亲耕种几十亩农田,不仅要请人种,还要请人管理,人非常辛苦,效益还很低。”王伶俐说。

2015年,王伶俐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加入父亲所在的杨柳土地合作社,第一件事就是帮着父亲跑贷款,购买农机。此后,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全自动粮食烘干设备等20多台现代化的农机装备,轮番上阵,家里耕种千亩农田,不仅比以前轻松,而且效益也有提升。

2020年,王伶俐又引进了大田北斗系统,让插秧机实现精准作业。这个系统能记录农机运行的海量轨迹点,统计作业时长、作业面积,还能通过大数据计算形成农机运行轨迹路线,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插得好不好,手机上就可以看到。哪里插得不好,马上安排补插。”

要种出好品质的粮食,除了机械化,还离不开科技。回乡种粮之后,王伶俐一直在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并主动拿出农田作为科研院所的试验田、示范田,带头尝试新品种、新技术。经过几年努力,去年,她所在的合作社拿到了有机转换证书,根据相关政策,再努力两年,他们就能拿到土地有机证书。

“如何种出更优质的粮食,端牢中国饭碗,是我们农业经理人应尽的责任。”王伶俐说。

年轻的农业经理人越来越多

王伶俐看到,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成为像她一样的农业经理人。

王伶俐还记得,她上大学时曾替父亲参加一场农业职业经理人会议,“在场的全是叔叔阿姨伯伯,有的还可以叫爷爷”。2015年,22岁的她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许多年龄大的同学说她“年纪这么小,还是个女娃”。这次培训之后,她成为全国最早持证的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之一。

“现在,崇州已有2500多名农业经理人,45岁以下的有1300多位。”王伶俐说,农业经理人已成为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年轻的农业经理人也越来越多。“农业正向精细化、信息化发展,农业经理人也将偏向年轻化。”

带着这样的认知,在每年农闲时,王伶俐便忙着四处交流,接待来合作社参观学习的各类团体,到外地做讲座,传授合作社的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随时回答刚入行的“小新”们提出的问题。她粗略估计,至今,她带动和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数,“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人”。

在王伶俐看来,实施、推广农业新技术,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有一定见识,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尝新的年轻人。“父辈那一批职业经理人退休后,势必要有年轻人来接班。”

女种田能手不断涌现

“直到现在,我们在农忙时临聘的人员中,七成以上是农村妇女。”在王伶俐的记忆中,一直以来,留守在农村,常年忙碌在农田里的大部分是女性,其中还涌现出了不少种田女能手、致富女能手。

“农业经理人偏重于管理,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好平台。”王伶俐说,农业经理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打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链条。“这些都是细活儿,一专多能,需要很多综合性的能力,并不需要太多体力。女性能干,而且可能比男性干得更好。”

事实上,在崇州市,对巾帼新农人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对此,王伶俐感受尤其深切。

“年年参加各类培训,崇州市妇联组织的培训时间最长、最贴心。”王伶俐说,妇联组织的培训班长达一年,设置了财务知识、员工招聘、团队管理等针对性课程,还一对一地安排了女企业家导师给予指导。“我们至今仍经常交流,得到了很多给力的帮助。”

王伶俐注意到,在农业经理人和种粮人队伍中,不仅年轻人在增加,而且女性的比例也在提高。“以前农机手全是男性,现在出现了许多女农机手。农机看起来个头庞大,结构复杂,但开起来一点也不难,我也一学就会。”

“我相信,未来女农机手会越来越多,女性农业经理人也会越来越多。女性的智慧和独特作用,最终将汇聚成农村里一支不可或缺的巾帼兴粮生力军,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出巾帼力量。”王伶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