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妇联宣教部支部党员、抗疫志愿者冉蕾: | |
做一名能干会干的临时“党委书记” | |
|
|
□ 口述:重庆市妇联宣教部支部党员 冉蕾 □ 整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初冬的重庆,被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我积极下沉到所在社区,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 “让我干我就干” 不久前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我“普通”志愿者的身份。重庆江北区委组织部命我担任石马河街道来鹿寺小区市级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怎么是我?江北区那么多市级单位,那么多优秀的领导干部!”心里忐忑又茫然。可转念一想,“有啥大不了,让我干我就干!”于是,我接受任务,担起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后,我连夜按照名单组建队伍,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一个一个地跟志愿者联系。就这样,短短两三天,我添加了上百名微信好友,还加入了区级单位、街道、社区等组建的十来个抗疫微信群。很快,一支由120多人组成的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队伍组建了起来,同社区志愿者一起,成为凤凰湾小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凤凰湾小区有3000余住户,一、二、四、七、八期相对独立。为更好地精准服务、高效协作,我以小区区域分布进行“排兵布阵”,将志愿者划分成5个小队,志愿者就地入队,从中选出5名得力的“点长”,每位“点长”负责区域内的相关事宜。临时党委成立后,又把党支部建在了5个小队上。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运送物资、买菜买药……每个点位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小区居民也因为生活正常有序,慢慢安下心来配合抗疫。 “我要干就干好” 人有了,工作怎样开展好呢?我主动与社区书记联系,请社区安排任务;我找到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沟通,合理调配志愿者,协同作战抗疫。统筹对接、联络协调、宣传引导、计划制定、台账统计、信息报送……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白天,我上传下达,耐心细致地沟通协调,全力解决各类问题;晚上,我召集“点长”会议,汇总情况,及时处理,努力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总结自省成为每日的必修课,做得好的、做得不够好的,明天做什么、该怎么做,我都认真想清楚。此外,我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台账,每日更新并公开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帮助大家“学比赶超”。注意收集就医、买菜、买药等便民服务电话,疫情防控宣传资料等发送到各类志愿者群、居民群里,通过不断沟通服务宣传,引导居民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统筹好各项工作后,我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小区抗原检测试剂发放,我反复通知,认真登记,确保应发尽发,遇到不理解有异议的居民,耐心作好解释安抚;得知两户独居老年人不会网购,就快没菜吃了,我马上协调,送去爱心人士捐赠的蔬菜,并告知老人自家门牌号,嘱咐他们有困难来敲门;小区有一户老两口,每次做核酸都会因为手机调不出健康码而吵嚷,得知原因后,我帮助老两口打印了健康码,制作成带透明窗口的吊牌,还用红、蓝两色套绳帮助区分,这之后,老两口再也没有因此而生气了。 “哪里难哪里干” 小区“静”下来后,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照”的人。独居老人不会买菜,半大小孩独自在家,特殊病患需要就医买药……我主动承担重任,带领市级党员志愿者积极行动,补齐了服务特殊群体人手不够的短板。连日来,我们不辞辛苦开展“扫楼”行动,全面摸排,建立台账,从3000多户居民中筛查出93户特殊群体,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确保每一位都有人惦记、有人照顾、有人负责,尽可能减少疫情给他们造成的不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级党员志愿服务队已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297人次,上门服务198人次,电话沟通651人次,及时解决了独居老人买菜买药、就医出行、情绪疏导等问题。 “劝住居民,守住楼栋”,解决独居老人不会网上买菜是最大难题,我四处打听、想方设法。将保供蔬菜购买渠道打印成海报张贴在一楼大厅,老人下楼的时候可以看见;收集整理小区附近卖菜卖药店铺的联系方式,打印出来发给需要的老人;得知小区一住户可提供低于市场价的新鲜蔬菜包,经过认真考察后广而告之,老年人一个电话志愿者就送菜上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独居老人、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赠菜,让他们在当前这段困难时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我的小伙伴们都太给力了,负责任、肯担当,细心、耐心更有爱心。相信大家的坚守和付出,必能早日换来疫散花开!”我对当好这个临时“党委书记”信心满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