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特别关注
女性与奥运:向着“更平等”的目标顽强奔跑
——对话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教授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1.08.03 字号:【

访谈提示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参赛名额分配数据,正在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中,将近49%的参赛选手为女性,残奥会女性参赛选手人数也创新高,成为历史上性别更平等的奥运会。应如何理解《奥林匹克宪章》中性别平等的理念和原则?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变迁的特征有哪些?中国女性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与哪些因素有关?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与有关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蔡双喜

竞技体育曾经是男性的天下,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而今女性已全面进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参赛名额分配数据,正在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中,将近49%的参赛选手为女性,残奥会女性参赛选手人数也创新高,成为历史上性别更平等的奥运会。应如何理解《奥林匹克宪章》中性别平等的理念和原则?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变迁的特征有哪些?中国女性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与哪些因素有关?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教授。

女性的全面参与促使奥运会由传统转向现代

记者:在古希腊,女性被禁止参加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甚至被剥夺当观众的机会。“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虽发起了现代奥运会,却仍坚持奥运赛场是女性的“禁区”。直到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奥运会上,22名女性闯入“禁区”,参加了网球和高尔夫球等5个项目的比赛……而今女性已全面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中,请谈谈女性参与奥运的重要意义。

董进霞:奥运会从其规模和影响而言,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之一。女性全面参与奥运会,在过去被认为是男性力量和特质展示的30多个运动项目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勇气和智慧,用行动向世界证明,女性具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她们平台和机会,她们也会像男性一样,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甚至比男性做得更好。可以说,女性的全面参与促使现代奥运会由传统的男性特征展示转化为现代的男女多元特性展示,持续、强烈地撼动了长久以来的人类行为、思维定势及男性本位观念。

记者:1975年的国际奥委会罗马会议上,执委会正式宣布“男女运动员均应得到平等对待”,并将其写入宪章中。《奥林匹克宪章》明确了国际奥委会有“鼓励并支持推动妇女参与各个层次、各种机构中的体育运动,以实施男女平等原则”的使命和职能。我们应如何理解《奥林匹克宪章》中性别平等的理念和原则?

董进霞:我认为《奥林匹克宪章》倡导的性别平等是强调在各个层次和机构中男女拥有平等的参与机会,而非男女比赛成绩完全相同。具体而言,从普通大众到精英运动员,从学校、俱乐部、地方省市、国家奥委会到国际奥委会、从地区比赛到国际赛事,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到官员,女性都应有与男性平等的参与机会。国际奥委会从20世纪90年代起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男女平等的政策和规定,如1991年规定任何想要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必须包括有女子参与的小项,近年增加了男女混合比赛项目的数目,今年引入了奥运会开幕式男、女双旗手的做法等。

记者:第2届奥运会女运动员所能参加的项目寥寥无几。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设项中,女子参加的项目占总项目的39.8%,随后的悉尼奥运会中该比重上升至44%。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已被允许参加所有项目。女性参与奥运会项目从无到有,从简到丰,这是否反映出女性的运动能力正在突破大众的传统认知?

董进霞:在奥运会上女子项目数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女性不断挑战、突破传统认知并促使国际奥委会逐渐改变其规定、引入更多女子项目的结果。例如,为抗议女子奥林匹克项目过少,1922-1934年间法国女性发起了女性奥运会,并与国际奥委会进行谈判,要求奥运会增加女子比赛项目方才停办女性奥运会。英国女性还因女子比赛项目过少,发起了抵制1928年奥运会的行动。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在北美、欧洲兴起后,那些过去被认为对妇女身心“有害”的运动项目,也逐步被引入到奥运会女子比赛方案中,如赛挺(1976),曲棍球(1980),柔道(1992)、足球(1996),举重、铁人三项(2000),摔跤(2004),拳击(2012)等。而女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成绩表现更是改变了大众对女性能力的认知。

记者:在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女性在奥林匹克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在赛场上消弭性别差距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赛场下,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平均薪资收入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是否意味着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仍需时日?

董进霞:尽管奥运会上男女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实现完全的平等,但男女运动员的薪资水平,尤其是在足球、拳击等项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此外,在教练员、体育机构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在较高水平的教练和领导位置上,女性的比例仍明显低于男性。运动场上比领导决策层实现男女平等要先行一步或多步,后者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永不言弃是女性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

记者:历史上奥运奖牌数量位列前20的国家中,男女参赛选手比例普遍失衡,而中国是这些国家中性别占比最均衡的国家,女运动员比例甚至超过男运动员,其金牌贡献率也高达66.12%。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首日三金被女选手包揽显然不是偶然。中国女性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与哪些因素有关?

董进霞:中国女性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是从微观到宏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的男女平等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奥运争光”战略和“举国体制”,家庭和男性的支持以及女运动员吃苦耐劳、坚定不移的品质等。以“奥运争光”为例,无论男女,只要能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他/她即可享受一系列特殊支持和优待。由于我国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可能性比男性更大,她们就成为“奥运争光”战略的主要受益者。此外,体育领域普遍采用的“男陪女练”做法充分说明了男性支持的重要性。

记者: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展现了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和平友好和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这些对我国大众,特别是女性有什么启示?

董进霞:体育行业的杰出女性是各行各业杰出女性的一个缩影。在今年7月9日北京市妇联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女性与奥运》交流活动中,著名的速度滑冰冠军、金牌教练李琰说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体现在个人层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不断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运动员、教练员身上,还体现在所有体育从业者和爱好者身上。热爱体育的女性参与体育运动时能学会自我激励,在向认定的、热爱的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学会拼搏,也学会平衡压力与生活。”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认为:“成功、失败、鲜花、掌声、泪水,这些追求奥林匹克精神过程中的成长,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奥运会中斩获佳绩的女运动员为中国女性的独立和发展、为实现男女平等起到了榜样作用,永不言弃是女性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

记者:有数据显示,23岁左右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27岁之前运动员平均获奖牌数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之后就随年龄增长而减少,45岁之后基本没有获得奖牌的可能。7月25日,46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再次站在东京奥运会跳马赛台上,最终以11的排名结束了比赛。对此,您怎么看?

董进霞:您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能是未将性别差异和项目差异考虑在内的统计结果。据我观察,女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可能更早。而丘索维金娜所参加的竞技体操比赛更是被称为“儿童”的项目,20岁的女运动员就被视作“老运动员”。因此,46岁的丘索维金娜能在要求克服自身体重、完成高难动作的体操项目上与小她30岁的女孩同场竞技,确实让人佩服!她以行动挑战了女运动员的生育和年龄禁忌,也证明了运动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包括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年轻人的共同权利。除丘索维金娜外,国内外不少已婚甚至已育的女运动员,如我国的刘虹、吴静钰等,仍继续在奥运赛场上拼搏。她们以鲜活的案例为女性树立了终身运动、永葆青春活力的榜样,也推动着社会有关女性婚姻、家庭和身体等观念和价值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