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声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1.10.13 字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10月11日,联系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协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时,她正在延安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消防法执法检查。

26项议案均被立案

方燕清楚地记得2018年1月30日,那天她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八旬老母亲为她手书“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寄语,特意把第一个“民”字的弯钩起笔写穿,第二个“民”字不出头。老母亲意在鼓励方燕既要为民“出头”,也要谦虚低调、谨言慎行。

方燕近四年的履职历程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老母亲对她的期望。截至今年9月31日,她提出26项议案,均已被立案,102条建议,其中很多被采纳。

方燕曾代理多起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援助案件,加之在妇联兼职,特别关注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权益保护。这个领域也成为她所提议案建议的主要方向。此外,她还关注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环境资源保护、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律师执业发展等领域。

方燕一直关注收养问题,所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修改收养法。建立收养评估制度、无效婚姻撤销等建议被民法典采纳4项;每年都提交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被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采纳6项,并增设网络保护专章;修改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采纳了关于追究低龄未成年加害人刑事责任相关规定的建议部分;疫苗管理法采纳5项;刑法修正案(十一)采纳5项;法律援助法采纳了关于“将质量考核结果通报法律援助机构”等3条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性侵是方燕非常关注的问题。2020年两会,她提出3条有关未成年人防范性侵的建议:加快建立未成年人家庭防性侵教育机制、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增设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后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今年两会上她再次建议对被性侵未成年人予以精神损害赔偿。

8月17日,家庭教育法草案二审稿更名为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方燕多次提出相关建议,如增加“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政府应增设专项资金辅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

人民代表走进信访室接待信访群众,也是代表履职的一部分。今年年初,方燕接待的涉夫妻共同债务纠纷等信访案件,均已成功获得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大信访办的密切关注与积极推进。

多个议案冲上热搜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方燕所提的议案建议总能登上热搜。2019年,她呼吁实施强制免费婚检,加大对遗弃儿童行为的打击力度。2020年,她建议将产后抑郁症的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网络点击量达4.3亿,还有3万多条原创讨论。2021年,她提出,对烈士、见义勇为人员的子女医疗费用全额报销,获得近亿人次的支持。

上热搜是方燕始料未及的,她分析,归根结底在于,这些建议从群众中来,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提出了可行方案,真正做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

简单的建议背后是她的深入调研、对社会热点痛点的关注以及专业思考。2019年,在调研收养法时,方燕看到一些孤儿院绝大部分是残疾儿童,被家人遗弃。她继而到妇幼医院调研,发现取消强制婚检是其中一个原因。2020年,社会上出现多起产后抑郁症自杀事件,引起她的思考。方燕调研发现,产后抑郁症困扰很多年轻母亲。后来,得知4.3亿的点击量时,方燕“特别震惊”,同时也确信这个问题被很多女性关注、支持。

方燕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所提的议案建议均得到了重视和积极回复,有的已经成为政策实施,有的正在逐步解决,“很感恩,非常感谢党的领导”。

今年5月,方燕在宁夏参与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办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法调研工作。她告诉记者,妇女权益保障法即将修改,将继续提出相关建议,例如在法律条文中加大对女性产后抑郁的关爱、预防和诊疗,更好地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

始终牢记履职初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方燕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政治站位的代表;做一个倾听人民呼声的代表,成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忠实代言人;做一个有专业履职能力的代表,结合法律人的专业特点提出高质量、可实行的议案建议,推动法治进步。

每次两会期间,方燕的议案建议都有一个长长的目录,内容具体。方燕告诉记者,这背后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自己的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律师职业具有紧密联系群众的特点,在工作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分析调研,进而形成议案或者建议;在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立法修法调研中更深入了解基层,提高议案建议的可行性。

法律援助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方燕多次呼吁制定法律援助法。她告诉记者,正在考虑针对受保护对象专门培养法律援助队伍,建立拥军法律援助中心,妇女、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统一法律援助流程、考核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加专业的高质量法律援助服务。

“只要是代表人民呼声,就要敢于发言,提建议。”方燕告诉记者自己的履职体会。作为人大代表,她并非关注个案,而是关注个案背后存在的普遍社会问题、社会诉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诉求,思考如何从法律、制度层面加以完善。这也是她提议案建议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