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 各地快讯
甘肃高台充分发挥基层执委作用 破难行动初现成效 妇女困难有求必应 妇联工作一呼百应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0.07.31 字号:【

骆驼城镇妇联工作能在妇女群众中有今天一呼百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后妇联的组织网络加强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为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高台县妇联出台了《高台县妇联引领服务联系基层工作方案》,建立了“1+3+100”执委联系妇女群众制度、妇女群众议事会制度、执委定期协商、执委进出管理等各项制度,充分激发执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袁鹏

“前天我们村邓桂莲的老伴儿生病了,家里种的20亩制种玉米正是要抽穗的时候,看到她家因为缺人手着急,我就组织村里的9名巾帼志愿者一起给她家帮忙,活干完后大家一分钱都没有要,如果没有巾帼志愿团队的帮助,她家就可能误了农时!”7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健康村妇联执委张淑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自从村里成立妇联以来,只要是妇联号召的事,人好组织了,事儿容易干了。在健康村的巾帼志愿服务群里,平常有什么事,只要妇联主席在群里说一声,大家基本上是一呼百应。

从改革前妇女群众缺乏对妇联工作的认识、缺乏参与、支持妇女工作的意识,到如今对妇联干部的认同,对妇女工作的积极支持,可以看出当地妇联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近年来,高台县妇联通过推进县级妇联组织“破难行动”,基层执委作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风建设得到改观,妇联工作的局面从被动到主动,妇联组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

妇女工作“能落地”“能抓到手里了”

“改革后一般都是一个村一个妇联主席、两个副主席,9个执委。比如健康村一个村五个社,我们就把3位主席、9个执委分组每组包一个社,每个执委负责联系该社3名妇女代表,每个妇女代表又负责联系数量不等的妇女群众,从而针对社里的群众进行精细化、网格化组织。另外从县妇联到乡镇妇联都是这样包乡镇、包村的工作机制,大家分别负责联系、培训等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骆驼城镇妇联主席寇丽萍对记者说。

寇丽萍是2017年参加妇联工作的,她也是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寇丽萍告诉记者,骆驼城镇妇联工作能在妇女群众中有今天一呼百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后妇联的组织网络加强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为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2017年以来,高台县妇联逐步完成了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借改革之力解决了多年困扰妇联工作开展的人员、组织、待遇、经费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县妇联持续健全完善了执委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出台了《高台县妇联引领服务联系基层工作方案》,建立了“1+3+100”执委联系妇女群众制度、妇女群众议事会制度、执委定期协商、执委进出管理等各项制度,充分激发执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持续深化做实“妇女之家为妇女,妇女为家做贡献”,推动专兼职主席、副主席和执委履职尽责,开展各级妇联“五亮”服务和妇联组织、妇联执委、妇女群众“双评”“互评”100%全覆盖,形成了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在妇女群众身边有形化、常态化、实效化,一线见人见事见组织,妇女群众人人争当最美巾帼,更好服务党政大局的局面。

“改革前,妇女们缺乏参与、支持妇女工作的意识,现在妇女们有事会找妇联,知道解决不了的问题妇联会帮我们解决;妇女们有了归属感,凝聚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工作能落地、能抓到手里了。”寇丽萍告诉记者。

打卡“网上妇女之家”带来成就感

“平时农活很多,虽然每天都很累、很忙,但无论多忙我们都要抽空到‘网上妇女之家’来看看,看有没有啥需要我们做的。”张淑兰说,在这里她感觉很充实,甚至有一种成就感。

在高台县各级“网上妇女之家”里,群里的姐妹们天天来打卡正能量和阳光实践活动,有女创业带头人发布用工需求的,有姐妹们抱团生产的,有帮助身边贫困特殊家庭的,有发布志愿集中服务活动通知的,有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姐妹提供声援和法律服务的等等。

据了解,高台县妇联的微信公众号长期居甘肃省86个县区妇联公众号之首。自2017年高台县妇联“网上妇女之家”成立后,各级各部门共建立189个“妇女之家”,发布微信1169条,转发阅读人次215.56万人次,平均每期阅读1844人,平均每期点赞436人,关注度最高的工作信息阅读量达到4万多人,平时稳定关注人数13613人。这对于一个人口仅有10多万的小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从不硬性要求乡、村一级妇联干部执委转发我们的信息。在督促扎实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更注重的是信息的质量和提高大家对工作的责任、价值意识!”

“通过推进县级妇联改革,我们真正实现了组织覆盖‘破难’、基层执委作用发挥‘破难’、妇联组织作风建设‘破难’,宣传工作自说自话‘破难’,把妇女群众发动起来,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使‘破难行动’真正显示出了成效。”高台县妇联主席王珊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