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调研思考
线上线下齐发力,妇联组织筑牢战“疫”心理防线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20.04.07 字号:【

编者按

在全民战“疫”时期,心理防“疫”与身体防“疫”同样重要。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总体部署为指导,致力于为妇女及其家庭提供强有力的心理防疫支持和服务,发挥独特的组织优势,系统化、全方位动员多方力量筑牢战“疫”心理防线。

■ 綦郑潇

在全民战“疫”时期,不同人群都需要在积极响应战“疫”号召的同时注重自身情绪的变化和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总体部署为指导,关爱在抗击疫情一线辛勤付出的妇女工作者,注重特殊时期对妇女儿童权益的维护与保障。各级妇联组织致力于为妇女及其家庭提供强有力的心理防疫支持,发挥独特的组织优势,全方位动员多方力量筑牢战“疫”心理防线。

集合专业力量,打造家庭心理支持加油站

在抗疫的关键时期,全国各级妇联组织通过维权热线,结合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增设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守护万千家庭心理健康。

地处疫情重心地区的湖北省妇联及时关注疫情地的心理支持情况,联合专业团队开通12338心理援助热线,并运用QQ平台提供在线服务,同时邀请30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开通30部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在线接听点对点服务。随着疫情的进展,武汉市妇联“莲姐工作室”心理志愿服务群300余名专家整体转为武汉市妇联疫情防控心理专家志愿团,在线为有需求的妇女群众和家庭提供服务。在武汉市妇联的号召下,多家专业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迅速搭建起心理服务团队矩阵。

此外,河北省、海南省、浙江省等省市的妇联组织也通过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为有需要的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其中河北省妇联与河北省心理干预协会联合打造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30余位接受过心理干预培训的持证心理咨询师每天值守,为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海南省妇联将妇联系统的12338热线与海南省政府综合服务热线12345以及海南省专门为此次疫情设立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96363连接,拓展力量共同开展防疫宣传、暖心帮助、心理服务等工作;浙江省妇联12338热线增设疫情危机干预服务,委托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通过热线在疫情期间全天候提供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关照特殊家庭,以贴心务实服务为心“护航”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基层妇联干部、执委和巾帼志愿者也积极响应全国妇联的号召,为困难家庭提供支持和慰问,以贴心务实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广大妇女群众和特殊家庭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感受到“娘家人”的心理支持。

为使前线医护人员安心在战“疫”一线战斗,全国各地妇联纷纷行动,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物资,并为她们的子女提供线上教育等服务,减轻医护人员可能在一线因担心子女、家庭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为她们的家庭成员送去一份温暖与守护。

除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也是妇联组织和巾帼志愿者们筑好战“疫”心理防线的重要对象。安徽省、重庆市、甘肃省等地妇联组织通过录制电视专题心理话题节目、招募心理专家线上志愿服务等形式,帮助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确诊患者子女、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科学认识疫情,疏导不良情绪;北京市顺义区妇联关注孕产妇等易感人群的身心健康,及时对情绪不稳定的孕产妇予以疏导;山东省曲阜市的巾帼志愿者主动与所在社区的独居老人结成对子,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

提供家庭心理防疫“云”服务,助力防疫治理现代化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妇联组织积极借助新媒体工具,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微信群、直播课、网络视频等形式,开展防疫心理知识“云”科普,以新形式、新途径为万千妇女及其家庭提供心理保障服务,助力“防疫治理现代化”。

全国妇联运用新媒体矩阵展开心理知识宣传,呼吁科学防疫,并为广大妇女及其家庭解压解惑解难题。“女性之声”及时编辑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向孕产妇普及心理调适的知识,同时梳理整合各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使广大妇女及其家庭在想要寻求心理支持时有据可查。全国妇联发展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妇女关注的与疫情相关的问题,如防疫在家期间如何做到身心健康、孕产妇与儿童如何面对疫情等进行专业解读,推出防治疫情线上专刊,并设置答题活动,形式多样又有效地普及防疫知识,也使妇女儿童放松了身心。

而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化“被动”为“主动”,将心理防疫战线下沉到社区,通过基层妇联牵线搭桥,把几十名心理咨询师分派至有疫情的部分县区的上百个社区群、村民群,并结对在线上开展心理调适和身心健康知识普及,帮助家庭成员消除不良情绪,科学客观地对待疫情。如此线上宣传动员、线下跟进落实,全方位筑牢了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

(作者单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