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最美医生王新华:
​面对危险,一次次背起出征的行囊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9.09.18 字号:【

王新华护理汶川地震中的孤寡老人

王新华执行任务时怀抱可爱的印尼小朋友

抗击埃博拉时王新华进行个人防护

王新华,1972年6月出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妇产科护士长,先后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赴印度尼西亚执行东盟地区救灾演练任务,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赴菲律宾执行强台风“海燕”灾后医疗救助行动,赴非洲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等,曾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2019年“最美医生”。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 洪建国 黄显斌

2019年8月19日,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2019年“最美医生”事迹,王新华是10名“最美医生”先进个人之一,也是其中的三名女医务工作者之一。

业精于勤,内强素质练就过硬本领

“我是一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凡事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而护理工作恰好是需要慎独的‘良心工程。’”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王新华说。

1991年7月,跨出军校大门,怀揣美好憧憬,王新华毕业分配来到常年与“病毒”“细菌”打交道的传染病世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

从踏入医院的那一天起,她就暗下决心,要当就当一名好护士。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王新华珍惜每一次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机会,用心学习钻研,很快从科室护理队伍中脱颖而出。

参加工作第二年,护士长就把带教护士的重任放心地交给了她。

1999年,王新华调入小儿肝病科工作。面对很多患儿的“一哭、二闹、三折腾”,操作难度及心理压力超乎常人的想象。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她苦练穿刺技术,同事们记得,王新华常常借来实验室的兔子练习穿刺、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巧,解决了科室一个个操作上的难题。

2010年,王新华受聘担任妇产科护士长。为尽快掌握国内外最新妇产护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她查阅大量妇产护理资料,去多家大医院进修学习,短短半年时间,完成了由单一儿科护理到妇产科护理、由普通护士到护理管理者、由专业“门外汉”到“业内精”的“三级跳”。

2011年,医院组建了妇产科护理团队,一切从零开始。为此,王新华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天天有培训,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考核。

开科之初,她手把手地带教护士完成专科操作,率先进行理论培训课件的制作和讲授,言传身教。

王新华自豪地说:“我带着这支稚嫩的团队,一直努力奋进,逐步成长发展。”

这几年在护理部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妇产科护理团队获得一等奖3次,二等奖、三等奖各2次,2次获技术比武能手,连续多年绩效总成绩在院里名列前茅,她也3次被评为优秀护士长。

待患如亲,医者仁心播撒天使之爱

“看着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患者治愈出院、重获健康,我心中都会油然而生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王新华说。

2006年,小儿肝病科收治了一个罕见的2岁疑难病患儿,患儿的手指和脚趾全部都肿胀化脓,创口不断流出散发着恶臭味的脓血,孩子痛苦不堪。王新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她主动要求承担起这名患儿的护理,此后每一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坚持为他清洗脓血、喂药敷药。

在王新华的潜意识中,如果用爱去护理每一位患者,一定会有奇迹发生。经过2个多月不懈努力,患儿竟然奇迹般痊愈了。

“身心并护,护理工作才有温度。能让患者住院期间心情愉快,为他们减轻痛苦,促进早日康复,就是我们护士的最大成就。”王新华对记者说。

2016年4月,产妇李某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不全子宫破裂,急诊行剖宫产,术中又发生产后大出血,累计出血总量达18000ml,命悬一线。经全力抢救,这名产妇脱险,但子宫切除,同时左下肢神经根损伤。

产妇由ICU转回妇产科时,因左下肢功能障碍,不能行走,表现出明显焦虑。王新华不断地安慰鼓励患者,告诉她: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重新站起来!

此后,王新华率领护理团队制定了详细康复计划,每天检查康复情况,了解心理状态。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李某逐步康复。出院那天,李某蹒跚地走到王新华面前,拉住她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我又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太谢谢您了!

像这样感人的场景,在妇产科时常出现,王新华和她的团队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守护着每一名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

保障打赢,履行使命争当卫勤尖兵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原302医院当即打响北京抗击“非典”第一枪。当时王新华正在休假,听说医院收治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来不及考虑太多,她告别年幼的孩子和正在住院的老人,一头扎进险象环生的“非典”病房。

当身边的15名战友相继感染SARS病毒后,她仍然坚守在病房,经王新华护理的30多位重症“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王新华作为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护士长,历经40多个小时长途奔波,抵达震中汶川,担负起救灾部队和灾区群众的医疗救治、卫生防疫任务。60天里,他们挑战体力、生理、精神的极限,顶烈日、战高温、斗余震,翻山越岭,深入灾区最危险的地方,先后巡诊2000余人次、诊治伤员100余例,确保当地没有发生一起疫情。

2011年3月,王新华作为解放军医疗队中唯一的护士,代表中国军队,前往印度尼西亚执行东盟地区救灾演练任务,参加了多国协同合作国际救援科目,与意大利、新加坡、法国和印度尼西亚医疗队进行了护理技术的观摩、切磋与交流,并开展了医疗护理服务。这是王新华第一次走出国门、站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护士的优良素质和专业水平。

2013年8月,一纸“宫颈癌”诊断书,给了王新华当头一棒。大手术后刚刚3个月,她就接到命令,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赴菲律宾,执行强台风“海燕”灾后医疗救助行动。任务中,王新华克服术后身体虚弱、严重晕船、当地环境恶劣和气候炎热等困难,积极投入到救治各类伤病员的工作中。

2014年春天,西非爆发史上最为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王新华被抽调为我国首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敢死队员”。对她而言,这又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一边是身患重病的母亲,一边是整装待发的队伍。在家人支持下,最终,王新华选择背起出征的行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致死率高达90%的超级病毒,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死亡。

在非洲接诊第一天,她没有想太多,勇敢地冲到转运救护车旁,扶起蜷缩在车门边的埃博拉病人。她与队友们临危不惧、大义担当,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回首执行任务经历,有的面临极度危险,有的面临极度艰难,但王新华从没后悔过,她说:“因为我是一名军人,一名战士,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就得时刻准备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