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陈莉莉:为数千名患者重塑笑容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9.05.07 字号:【

  “是陈教授让我找到了自信,拥有了灿烂的笑容。”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员小谢每每谈到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都念念不忘一位“恩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武汉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陈莉莉教授。

  2016年春,当时在武汉某高校读大三的小谢非常郁闷:他因从小牙齿畸形而感到自卑,自懂事起,他就不敢大笑,即使笑,也是捂着嘴。想到快毕业了,小谢担心自己因为形象问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让他夜夜辗转难眠。

  经多方咨询,小谢找到了陈莉莉。第一次去,陈莉莉就为咬合不规整、先天缺了6颗牙的小谢设计了适合的治疗方案:先将上颌牙弓扩大,然后将牙齿的缝隙集中,最后做修复。由于缺牙太多,陈莉莉为小谢用了舌侧矫治技术做修复。小谢至今还记得,修复完戴上牙套,回到宿舍后,室友竟然没有发现他的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整治,小谢的牙齿排齐了,缝缝集中了,咬合也正常了。最后经过再修复,他的牙齿完全“正常”了,整个人也精神起来了。

  “她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医生,不仅医术精湛,对待病人态度也极好,非常耐心。现在我的牙齿和正常人一样,还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放心地开口大笑了。”如今,小谢已很自信。

  小谢只是陈莉莉众多病人中的一位。“牙颌面畸形千人千面,最大的挑战在于必须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治疗,确保最佳治疗时机、最短恢复周期和最优矫治方案。”日前,刚刚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陈莉莉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从事的专业是口腔正畸学,即通过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达到牙列、颌骨、面型协调,并改善咀嚼、美观颜面、恢复自信的目的。数据显示,我国牙颌面畸形发病率高达60%~70%,其中严重颌骨发育畸形伴发牙齿错颌畸形发病率约为5%。

  陈莉莉告诉记者,导致牙颌面畸形的原因错综复杂,医学上一般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牙颌面畸形通常是在颌面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了解颌面部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准确诊断并合理设计矫治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莉莉课题组围绕牙颌面畸形防治的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创立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能准确评估颌面生长发育的阶段,明确颌骨矫形治疗的最佳时机,预防严重骨性错颌畸形的发生,是口腔正畸领域的重要突破。自2008年在《美国正畸学杂志》发表以来,QCVM分期法已在全国20多个省50多家著名口腔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惠及4万多名患者,并被编入了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口腔正畸学》。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医护人员,我的目标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为推动口腔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莉莉常对同事和学生说:“要永远有一颗‘追梦’的心,一个‘无疆’的头脑,一个‘永不言败’的信念。”

  2007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陈莉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工作,2008年任协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从小立志行医的陈莉莉始终把治病救人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的研究根植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成为广大患者心中“播撒灿烂微笑的白衣天使”。

  2009年,陈莉莉赴哈佛大学留学,2011年8月回国后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今年4月,陈莉莉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十余年临床生涯,陈莉莉已帮助数千名患者重塑笑容,但她并不满足于成为“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的医者,更希望做一位深入钻研牙颌面发育与畸形防治的医学科学家。

  既有过硬的临床功夫,又有广阔的科研视野,这是陈莉莉的宝贵财富。她针对颌面组织生物节律特征及生物节律对颌骨生长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颌面畸形预防与修复新策略——生物时辰治疗理论,开创了一系列颌面畸形预防与修复新策略,促使矫正治疗手段与人体生物节律形成合力,不仅有效缩短了矫治周期,更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成果被编入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口腔科学》,她发明的舒适、隐形、高效的下颌前移器和矫治器,建立了畸形防治“产—学—研—用”研究及临床转化平台,实现技术突破和临床推广。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所有的科研方向皆源于真实的临床病例或问题,所有的科研成果也都是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手段。”在她看来,临床与研究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身为华科大口腔医学领军者,她不仅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口腔,让中国口腔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