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 各地快讯
成都市增强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生命力的思考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9.11.27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都市各级政府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提出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目标要求。随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选择把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跃升的着力点,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提倡依靠市场机制提供并协调基本公共服务。随着成都市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广大妇女儿童对于情感的稳定与支持、归属感的认同与获得、社会活动的参与等多元化需要日益凸显,成都妇女儿童发展类社会组织正面临服务城市转型升级、纳入社区工作体系和满足多元社会需求增长的关键发展机遇。

与机遇并存的,是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近期,成都市妇联就社会组织服务和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情况显示,全市2000多家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但面对城市规模扩大与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城市人口增长与教育、医疗资源非均衡,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与社会服务供给不足等矛盾时,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尚面临严峻挑战。政策供给不足、资金供给不足、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化能力与产品供给不足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展。

成都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并且以常住人口年均净增50万的速度增长,平均1个妇女儿童类组织要对应服务5000人左右。全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数量、质量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社会需求增长和需求细分化、多元化的特征。

在政策方面,尽管近年来,成都市出台了社会组织发展相关意见、办法,但针对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来看,目前制定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并发起对社会组织资助的主体是民政和财政两个部门,政策制定主体过于单一,容易造成政策不贴合社会组织发展和需要。虽然成都市妇联已形成培育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战略规划,但尚未就规划内容形成具体政策和相关意见。从往年来看,针对成都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支持聚焦在城市女性创业与就业培训、儿童身体与心理伤害抚慰、妇女感情家庭纠纷调解等领域,比起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儿童组织来说,在社会组织体系化与内容专业化两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在资金方面,社会组织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基金会和企业支持。但仅10%来源于基金会,为社会组织提供资助的企业极少,80%~90%资金扶持来源于政府。然而政府对重点培育的社会组织拨付大量的资金,而非重点培育的社会组织,尤其是部分规模小、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妇女儿童类的资金支持较少,阻碍了发展。

在人才方面,由于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财政经费规定的劳务费占比较低,靠理想和情怀难以吸引优秀专业的高端人才加入。目前社会组织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从事其他领域工作,导致高校毕业生转化率较低。再加上解决妇女儿童面临的问题非常具体,需要“实战”经验,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学生也难以立即上手,如无针对人才培训培养的专项资助,难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大量合格的社会服务人才。

在专业化能力与产品方面,除个别得到重点扶持,受资金、人才等资源限制,大部分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专业化程度低,资源获取能力较弱,产品开发、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无法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实在有效的服务供给,进而无法从政府、企业和基金会获得可持续的专项支持和社会价值认同,导致生存、发展受限。

针对现实需求,我们认为,应该提升“五个关键要素”的供给水平,促进妇女儿童社会类组织实现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而提升成都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生命力。

提升政策供给,出台落实支持妇女儿童类专项社会服务政策。根据《成都市妇联培育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战略规划》,由成都市妇联牵头,与民政、财政、社治办、团市委、民宗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成都市妇联培育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与相关办法,为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社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共同建立成都市妇女儿童社会组织项目库,发布年度《成都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项目清单》;建设“成都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项目大超市”,优先推介高品质生活性服务项目进社区;建立专职团队,链接各个合作机构包括专家导师、品牌推广机构、投资服务机构等,对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等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包装,并当好社区和项目的桥梁,促进社区、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双发展;加快市级相关法规制定,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重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界定清楚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党建、监督、沟通、宣传”机制,强化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指导。

提升资金供给,扩大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将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资金及项目纳入成都市妇女儿童项目大超市,引导成都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积极申报;按照“公益+效益”的形式设计资金体系,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社会资金多方参与,扩大资金来源,同时探讨关于经营性企业向社会公益事业进行资金捐赠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适当提高社会组织管理费用比例,扩大限制性资金的使用范围,保障多元化的资金用途。探索全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财务服务平台,辅导机构进行预算编制、财务制度、资金流转等方面的工作,规范组织的财务流程;适度减少对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审计压力和审计成本费用;鼓励社会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积极参与育婴、托儿、养老、妇女技能提升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共事业,扩大来自市场的收入占比。

强化人才供给,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人才质量。加大对专业化、创新型社会组织人才的引进力度,将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急需的人才纳入《成都市紧缺人才目录》,在落户、保障住房、技能培训、享受奖励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建立“成都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专家库”,为全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进行授课和项目指导;与全国拥有社工类专业的高校建立人才基地,提供实习岗位,建立储备人才队伍;设立社区妇女培训基地,划拨专项经费,对有志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的妇女群众提供免费培训课程,吸纳更多的妇女群众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孵化培育一批本土高质量的女性创新创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政府发布项目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型”“枢纽型”职能;政府“买单”,大力开展社会组织的能力培训,针对成都城区和农村妇女、儿童的多层次、细分化需求,制定需求清单,将需求转化成为项目,将能力转化成为社会服务;加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专业化产品供给。每年市妇联、民政、团市委等部门要拿出专项资金,孵化社会服务公共产品,鼓励社会组织针对单亲家庭女性、服刑女性和社会矫正妇女以及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细分群体遇到的社会问题,开发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公共产品;鼓励龙头型、重点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打造更多开源公共产品,构建社会服务公共产品生态体系,提高供给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资料,向全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免费发布。

扩大智能化平台供给,搭建各类提升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活力的专业平台。建设“成都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功能;构建女性创新创业类平台,开发女性创新创业公益课程,邀请导师团队进行专业指导;搭建“创客乡村”平台,基于乡村振兴、基层资源禀赋和群众创业需求,设计组织专业课程,送课下乡、就地辅导,提升乡村群众尤其是乡村妇女的创业技能,带动乡村创业,促进乡村振兴。以“儿童之家”为平台,鼓励社会组织开发针对儿童的专业化、细分化社会服务产品。鼓励发展文产类社会企业、孕育及养老类以及扶贫类社会企业,拓宽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服务领域;在平台内设置“成都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大数据库”,通过定期搜集、整理、反馈、分析数据,为项目招标、项目评估、组织评估、组织分级等工作提供支撑。同时,对全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及其完成的项目进行“机器+人工”的智能化评估,通过分类、分层、分级形成“成都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能力结构体系”,完善组织发展公平公正的环境。

为妇女、儿童以及全社会提供丰富、精准、专业的服务,需要壮大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增强其生命力,成都市妇联将继续“找痛点、抓漏点、显亮点、固支点”,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和推动社会组织良性发展,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不断满足市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