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她用初心和信仰书写对党忠诚——记优秀共产党员、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上)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9.11.20 字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玉林

“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20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虽然个人命运坎坷,但她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多项称号。

她就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张桂梅。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忍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

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

1997年8月,张桂梅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和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讲了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张桂梅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不到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现实让人始料不及,却让张桂梅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这也启示她,党员在,党组织就在,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儿送入大学!

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十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每周组织党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以外,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

从此,她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2003年,张桂梅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有的学生转校,有的学生辍学回家,有些男孩子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

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

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早上6点,她叫学生们起床出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再逐床清点男生人数,之后才躺下休息。

一段时间下来,男生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名学生的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上……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张桂梅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建院第一天,“儿童之家”就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仅有两岁,最大的也才12岁。

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当年暑假又从华坪“转战”昆明,虽然把各种证书、媒体报道都带上了,却仍被很多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辱骂她、驱赶她。

“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筹款期间,张桂梅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粮,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无私无我,于己克俭一辈子

在华坪,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是出了名的。由于每天只用三元生活费,有不熟悉张桂梅的人质疑:“现在吃碗米线、面条都要五六元,她每天只用三元的生活费,怎么可能?”然而熟悉她的人都说:“这的确是事实,为了省钱,她多年来从不吃肉,现在只要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张桂梅的吃穿用度极为简朴。她使用的手机还是一部老式诺基亚,这也是她最重要的宝贝之一。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换部智能手机?她说,手机里存有学生和家长的电话,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对她来说,跟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张桂梅穿的衣服多年都是一个样。她说:“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我身上套的。”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华坪县委给了张桂梅7000元制装费,让她买身像样的西服,穿着去北京,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给学生学习。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名学生没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名学生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至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

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