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新闻> 工作动态
自盖老年公寓照料孤残老人和儿童的代琼兰家庭:
40年“小家”变“大家”,用爱写就全家福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8.09.21 字号:【

  “这就是我家,房子盖起来已经10年了,住在里面的日子屈指可数。”9月17日上午,代琼兰领着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下冲居委会上冲村民小组,走进她的家。

  代琼兰的家跻身在上冲村100多户里,对面是一片青翠的梯田。然而,五层楼的大房子里,只简单摆放了一些家具,好些屋子都是空的,衣柜里零星地放着几件衣服。“这是儿子买给我泡澡用的大木桶,一天也没用过。”代琼兰说。

  盖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不住?她和家人又住在哪里?原来,她还有另一个家,那里有一群孤残老人和孤儿需要她照顾。因为他们,她在离家5公里的清明垭口村租了29亩荒山,盖了一座老年公寓,一家人都住在公寓里。

  立志让自家和乡亲们走出贫困

  代琼兰出生在禄劝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1973年,20岁的她嫁到同样是山区、同样贫困的上冲村。当时的上冲村,全村有100多户人家,只有一家有一辆自行车,不管哪家的孩子生病了都到他家借自行车送孩子看病。

  直到1978年,上冲村才有一户人家买了台黑白电视,村民们每天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围着他家的黑白电视看。“全村没有一家盖砖房的,全村人一年到头几乎吃不到一顿饱饭,我们家也不例外。”代琼兰说。

  每逢过年,家里买不起新衣服,代琼兰就自己裁剪,常常是除夕晚上还在缝纫机前为公婆和孩子们裁制新衣。

  1977年,代琼兰参加了村里开办的“红医班”,凭着虚心好学成了村里村外小有名气的“接生婆”,经她手接生的婴儿就有100多个。当时接生一个孩子1元6角,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她都是分文不取。

  微薄的收入改变不了贫穷的家境,但是代琼兰却通过走进不同的家庭,看到了贫困给村民带来的疾苦,这让她立志要改变现状,让自己和乡亲们走出困境。

  见证40年改革开放好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政策好了,1985年靠着300元无息贷款,我做起了粉丝加工。”代琼兰告诉记者,她不仅加工粉丝,还养了100头猪。由于缺乏养猪技术,15天就死掉了88头。深感没技术养不好猪的代琼兰,参加了妇联组织的养猪培训班,当上了村里的兽医,成了上冲村的女强人。

  1990年,代琼兰承包了一个小砂厂在外跑市场,自己开起了推土机。“在当时封闭的村子里,大家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认为女人不应该干这种活儿”。

  推土机的“离合器”很重,一脚下去就有25公斤,代琼兰没有退缩,咬牙扛住压力,硬是把推土机开得得心应手。

  开推土机前,代琼兰因为没有钱买车,就承包别人的车给自己拉砂。“一车砂多赚5~10元钱,钱是赚了,砂却要我一铲一铲地卸下来”。

  一次,代琼兰和刚上初中的儿子一连卸了7辆车,累得什么也吃不进去,卸完砂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我们找了个小旅社住下来,儿子帮我把衣服洗了,再抱着被子做作业。”看着儿子,代琼兰忍不住泪如泉涌。儿子却对她说:“妈妈,你放心睡吧,我会把作业写完的。”

  1993年家里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代琼兰又鼓起勇气买了第一辆东风车跑运输,从一辆车发展到十多辆,后来有了装载机、混凝土输送泵,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机械租赁经营部。

  代琼兰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她在创业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步,事业发展得越来越顺,创业之路也越走越开阔。

  “以前村里人都是喝井水,改革开放后逐渐喝上了自来水。”代琼兰指着一口井对记者说。井旁就是上冲村活动室,那是代琼兰自掏腰包买下一块地,在上面盖起了房子,屋子是农家书屋,房前的小平台成了村里人的小舞台。

  自建公寓抚养孤残老人

  如今,代琼兰不仅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小家,还有一个人丁兴旺、其乐融融的大家。如何有这个大家,要从代琼兰赡养的第一位老人说起。

  1979年,村里的五保户王刚生病卧床28天,代琼兰每天伺候老人打针吃药,负责老人吃喝。“当时一家七口人连苞谷饭都吃不饱,公公婆婆都反对领养老人。”

  经过代琼兰多次耐心给二老做工作,公婆终于同意把王刚接到家里。从此,老人和代琼兰一家生活了整整23年, 直到2002年去世。“他走得很安详,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建一个大家。”

  2004年,代琼兰在清明垭口村租了29亩荒山,建成了“喜福乐老年公寓”,将附近的孤残老人和孤儿接进了公寓,最多时有38位老人和5个孩子,其中6个还是盲人。老人生病的时候,代琼兰是他们的护工;寂寞时,她是他们的贴心“小棉袄”。

  2009年,83岁的李桂芬生病住院,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代琼兰每次都恳请医生尽力抢救,每天给老人洗脸、梳头、捶背、擦脚,直到28天后老人康复出院。

  这些年,公寓里的老人们吃的是自家养的猪、自家种的菜,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果树成林。代琼兰还做起了红娘,6对老人结为夫妻。

  “看见健在的老人开心的笑容,走了的老人安详的面容,再苦再累都值了。”代琼兰告诉记者,想当年领养第一个老人时,一家都吃不饱肚子,现在那么多人却一个个吃得好、穿得暖,生活过得无忧无虑,“没有党的好政策,我想做好事也做不了”。

  今年,代琼兰领养的一个小女孩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还有一个大学毕业正在实习;大孙女也是今年大学毕业,刚去深圳一家大公司上班,另外两个孙子、孙女都在云大附中读书。“孩子们一个个都挺好的,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学业。”

  代琼兰不仅是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还是上冲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40年,上冲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甚至比城里人生活得还好,我们吃的是自家养的鸡鸭猪羊和自家种的生态蔬菜。”代琼兰笑着对记者说,其他的不用说,就凭这里青山绿水的环境,城里人都羡慕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