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帕夏古丽·克热木:从独自“外出打工”到领人“走出大山”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8.11.14 字号:【

  自2006年起,新疆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村民帕夏古丽·克热木开始跟随县劳务输出队前往广东东莞务工。

  在帕夏古丽的影响和带动下,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放下羊鞭,走出大山,前往内地务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着各自的贫困现状。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好政策带来好日子

  帕夏古丽·克热木,柯尔克孜族,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阿合奇村人。

  1997年,帕夏古丽的父亲去世了,只有14岁的帕夏古丽帮着妈妈一起照顾弟妹。那时,她心里有个疑问:在土坯房里吃馕,在山里放羊,是不是外面的世界也是这样?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帕夏古丽选择了外出务工。

  “那几年,我跟村里的大人一起拾过棉花,打过短工,把挣到的钱都寄回家,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但那时临时性务工不稳定,挣的钱时多时少。随着时间的流逝,帕夏古丽不想再被动地被生活选择,而是想主动地去选择生活。

  “阿合奇村以牧业为主,村民收入都不高。小时候父亲去世后,妈妈一个人抚养哥哥、我和弟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去挣钱改变家里的生活。”11月8日,帕夏古丽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讲起她当初外出务工的初衷。

  2006年6月,村里开大会动员说乌恰县要组织人员去广东省东莞市劳务输出,帕夏古丽第一个报名,经过体检、上岗培训,帕夏古丽如愿来到了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电子元器件厂工作。

  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技术不过关,她在工作上并不顺手,收入也不高。“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也不明白我在讲什么。”帕夏古丽回忆当年的情景,“第一次去银行办卡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都办不了,太麻烦了。”

  帕夏古丽暗下决心,她一定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师傅的帮助下,半年内我可以用普通话或粤语和师傅同事们简单交流。

  帕夏古丽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工资从每月不到2000元涨到每月2700元。年底,她将自己第一年挣到的1.5万元全部寄回了家。

  现在,她已经成了厂里的熟练工,月工资4500元。“多亏有了政府安排的劳务输出,才让我这个高原牧家女有机会学会普通话、学到技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丽。”

  好古丽带来好事业

  尝到外出务工甜头的帕夏古丽,积极动员同乡的姐妹们用劳务输出的方式创收。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姐妹们“放下羊鞭,走出大山”。

  2015年,帕夏古丽带一批工人到东莞市绿洲鞋业有限公司务工,与姐妹们一起学普通话、学技术,经过大家一起努力,两个月后,姐妹们都能独自上岗了,月工资基本都在3500元左右。

  2012年回家探亲时,得知邻居的女儿古丽吉娜提考上了上海健康医学院,虽然政府资助了学费,但因家里困难,打算放弃上学。帕夏古丽来到她家,劝说其父母一定要让古丽吉娜提完成学业,并资助古丽吉娜提的生活费。

  从此,帕夏古丽每周每月按时给她寄去300至500元的生活费。2016年古丽吉娜提顺利毕业了,留在了克州人民医院工作。她经常说:“帕夏古丽姐姐是我的恩人,我今后也要做像她一样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大家来到广东务工都不容易,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是身边的热心人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我有能力了,我也要去帮助其他人。”帕夏古丽说。

  从2015年以来,帕夏古丽共30多次在凌晨接送前来务工的姐妹,为100多名工友垫付火车票3万元,为42名贫困工友无偿支付火车票等交通费用1.8万元。

  好变化带来好未来

  2015年以来,帕夏古丽先后带领521名来自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前往广东等沿海城市务工,其中有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210人,累计帮助贫困群众创收63万余元,帮助179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持续增收,实现了脱贫。

  从2014年开始,帕夏古丽陆陆续续得到“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优秀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通过推荐,她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帕夏古丽很荣幸,也很自豪。“如今我的家乡乌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片的安居富民房、定居兴牧房很气派,家家也都通了自来水,新修的柏油路一直通到家门口,家家生活都富裕了,农牧民的精气神都很足。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边境地区高原牧民想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

  想到当初自己离开家乡时的场景,帕夏古丽感慨很多:“我本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牧民,要不是政府组织带领我们外出务工,也不会有现在的我。我很珍惜现在的日子,我会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恩伟大祖国!通过努力奋斗致富奔小康!”

  如今,帕夏古丽用务工挣到的钱在乌恰县城买了楼房,将妈妈和弟弟都接到新房子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