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定点扶贫
甘肃漳县“一村一品”帮扶模式为妇女创收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8.01.22 字号:【

  “我们建立一村一品加工基地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村的手工编织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产品的独创性,让村里姐妹们的手工作品有较高的经济收入!”

  1月16日,在甘肃漳县四族镇四族村的“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基地,10多名“陇原巧手”们正在这里飞针走线,一幅幅绣有各种图案的绣片正在她们的手中成形。绣片加工是这个“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基地的重要特色,在这里,这一幅幅的绣片又将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品走向市场。据了解,漳县在发展手工编织业中,在一些具备编织条件的村子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手工编织品加工基地。

  对于建立“一村一品”手工编织基地的意义,来自天津的合作企业负责人陈元綵这样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对于这个偏远、相对闭塞的西部山区的村子而言,手工编织是四族村的妇女们不出远门就可以赚到钱的不多的营生。同时,“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基地也是村里的妇女们喜欢来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热闹”,还可以学到技术,挣到钱,对于常年守在山村里的妇女们而言,这里更孕育着某种改变生活的希望。

  50多岁的余耀耀看起来干净利落,她是基地的熟练工,她不仅会绣花,还会钩边等技术,可以说这里的活儿基本都难不住她。她告诉记者,她在家里主要务农,过去农闲时待在家没什么事干,只能带带孙子、做做家务。村里开展手工编织技术培训时,她参加了培训班。现在只要家里没什么事,她就来这里绣花。因为是零星务工,余耀耀在这里一月可以挣到几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钱不多,但对于山里的农家而言,这多少也是补贴,最重要的是打发了空闲的时间。

  “以前农闲没事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串门,感觉很无聊,在基地不仅能赚到闲钱,还能和大家交流感情,感觉很充实,也很有意义!”在基地绣花同时还负责技术指导的陈小燕告诉记者,她是村里较早参加县妇联举办的手工编织培训班的成员。

  据了解,在这个主要加工绣片的基地有20多名像陈小燕和余耀耀这样的熟练工,在村妇联的组织下,更多的姐妹则主要是在家里加工绣片,在这个山村里有80多名妇女在从事着手工编织业。

  自2014年全国妇联在漳县开展以居家灵活就业为目的的手工编织帮扶行动以来,甘肃省妇联在全省适时提出了“陇原巧手干起来”的扶贫号召,随后,这一大规模的脱贫行动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起来。在全国妇联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甘肃省市县妇联共同在漳县建立了“陇原巧手” 手工编织基地,这个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项目一落地,很快受到了许多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欢迎。

  “手工编织脱贫行动非常受妇女们的欢迎,有次我们举办一个50人的编织技术培训班,不到两个小时,在我们微信工作群里就报够了名,好多没报上名的姐妹还要求继续报名。”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告诉记者。

  在全国妇联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漳县还成立了由县妇联牵头的手工编织协会,协会直接负责指导、组织贫困姐妹们接受手工编织的技术培训、生产加工等。2015年,经与北京的相关企业沟通衔接,很快漳县的手工编织接到了第一批订单30万元。有了第一批,就有第二批。漳县的手工编织逐步走向了与企业深入与持续合作阶段。为了让每个村的产品都有各自的定位,避免产品重复开发,合作企业和漳县妇联着眼于以“一村一品”为特点的专业分工明确,精准定位建立手工加工基地的建设。截至目前,漳县已经在马泉乡、四族乡、盐井乡、新寺乡、三岔镇形成了分别以钩边加工、绣片加工、盐画加工、玉米皮加工、毛绒玩具加工为特色的手工制品加工基地。

  “我们的基地主要加工绣片,做一件绣片加工费35元,这只是半成品,加工好的绣片可以做提兜、绣枕等各种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主要是企业给我们的订单!”在四族村,村妇联主席同时也是编织基地负责人的王粉莲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全国妇联相关部门、甘肃省市妇联及来自天津的元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漳县目前以村为单位建成了各具特色的“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基地4个,手工制品扶贫车间6个。仅2017年,各生产基地和扶贫车间接到了100多万元的企业订单。

  “全国妇联发展部开展这项扶贫工作以来,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妇女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农村的妇女而言,从事手工编织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增进了交流、开阔了眼界,愉悦了心情,促进了邻里社会和谐!”谈起手工编织业在漳县的开展,县长刘静很有感触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