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一线女性
云南阿昌族妇女曹春叶: 带领村民酿出“致富酒”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7.10.16 字号:【

  “只有你自己先发展起来了,大家才会服你,才愿意跟着你干。”云南省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的这句话道出了她的人生经历。从酒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到酒厂厂长、酒厂党支部书记,再到村党总支书记,她身先士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技术,带领酒厂走出村寨

  高中毕业后,曹春叶考进了芒市龙江糖厂,随后被送到广西学习。这次学习不仅让曹春叶学到知识,也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糖厂歇业期间,曹春叶来到叔叔的村办企业帮钙酒厂,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盛产稻米,发展酿酒业很有潜力,她毅然放弃糖厂工作,在帮钙酒厂学起了酿酒技术。

  初来乍到,曹春叶对酿酒的技术和工艺十分陌生,但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久便对工作得心应手。因工作突出,22岁的曹春叶被提拔为帮钙酒厂厂长。

  为提高出酒率、减少浪费,曹春叶四处学习酿制和检验米酒质量的技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不断试验并改进酿制米酒的配料、温控等工艺。经过努力,酒厂逐渐建成了原料车间、发酵车间、烤酒车间、贮酒车间、包装车间、化验室等标准化车间,米酒出酒率从原来的30%~40%提高到70%~80%。

  生产效率提升了,曹春叶又积极开发新产品,让建厂初单一的“帮钙酒”增加到一系列产品。

  随着市场变化,曹春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酒厂的酒不仅在德宏市场有稳定的消费群,产品还逐步销往保山、大理、昆明、北京等市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

  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自己过好了不算本事,能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那才是真本事。”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曹春叶结合村情和农户实际,有烤酒基础的就教技术,适合养猪的就搞养殖,土地面积多的就搞种植,引导群众创办了生猪养殖等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社。

  为提高村民的酿造技术,曹春叶将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酿酒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还联合村内27户农户作为帮钙酒厂的酿酒专业户,通过酒厂这个平台销售农户酿制的酒,现年产值约150万元,带领部分群众先富起来。

  “酿酒会产生大量的酒槽,米酒酒糟是最好的猪饲料,猪粪便又是最好的农家肥,这样就形成了生态产业循环。”曹春叶带领大伙儿先后成立了帮盖养殖示范园、帮盖养猪专业合作社,动员酿酒户盖厕所、建沼气池、建卫生猪圈,走“猪、沼、酒”一条龙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138户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脱贫致富,优先考虑建档立卡户

  “蔬菜种植,还是走订单农业,才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曹春叶积极帮助农户联系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去年,我们村种植了300亩甜豆和荷兰豆,亩均纯收入达3000余元。”尝到甜头后,村民对订单农业有了认识,种植积极性很高。

  今年,曹春叶联系了河北保定的一家企业,种植西红柿。“这是一家源头单位,不能与二手公司合作,只有和源头单位合作才能搭上市场。如果让公司来村子里,他们一走,我们的生计也断了。”

  “先试种50亩,每公斤1.5元收购价,种好了明年扩大到200亩。”为了帮助建档立卡户尽快脱贫,曹春叶安排了13户建档立卡户加入试种,“这50亩没有任何风险,租金由村里的挂钩扶贫单位先垫付,西红柿苗和底肥由村里垫付,农户只需投工投劳即可。”

  除此之外,曹春叶还积极动员建档立卡户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并通过购鱼资金股份合作的形式,以村委会为主体,村民短期资金扶持的方式发展稻田养鱼,从而使发展稻田养鱼的资金能够持续滚动发挥作用。

  “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它强化了村‘两委’、党小组的统领带头作用,形成了基层党组织负总责、村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扶持机制。”今年,帮盖村四个村民小组107户建档立卡户与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领到了挂钩单位产业帮扶鱼苗4185斤,价值近35000多元,受益农户近500人。

  用心用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只有我们多操心多用心,才能让群众省事省心。”这是曹春叶和村“三委”人员说得最多的话。曹春叶带领村“三委”,按照“州、县、乡、村、组”五级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村委会和4个村民小组设置服务群众站、服务代办点,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如何保证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帮盖村实行了轮流坐岗制度、领导包保制度,完善了服务公示制度,建立了服务项目代办制度,“只有建立铁一般的制度,才能彻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德宏州拔尖农村乡土人才、德宏州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农民工、云南省再就业创业十佳女明星、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见证了阿昌族妇女曹春叶的成长历程。

  正是曹春叶的这份坚持与努力,为帮盖村增添了活力,增强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动力。她坚信,“我们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