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首页
> 聚焦> 调研思考
提前退休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影响因素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时间:2016.05.17 字号:【

  编者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近日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出台,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不断升温。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退休人员中提前退休者超过四成;最近10年来提前退休的性别差距不断扩大,女性提前退休人员多以干部身份为主,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更容易受到单位类型的影响。

  自从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正在研究”,到 “延迟退休方案有望2017年推出”,退休年龄及其性别差异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除了特殊工种外,我国现行政策退休年龄分别为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60岁,男性则无论工人和干部均为60岁退休。从分性别的情况来看,究竟有多大比例的退休人员属于提前退休呢?提前退休的变化趋势如何?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增加或减少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呢?这些因素对于即将实施的延迟退休政策有哪些政策含义?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推动落实退休年龄政策、保障女性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前退休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全国性抽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发现有:

  在3089位退休人员中,男女分别占44.64%和55.36%。退休人员中年龄最小的39岁,年龄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为63.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2年,男女受教育程度相差无几。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政策退休年龄均明显偏低。

  总体而言,在全部退休人员中,有41.94%的属于提前退休,男女提前退休的比例分别为48.75%和36.43%,男性是女性的1.34倍。分退休时间看,除了1999年和2010年女性提前退休的比例高于男性外,其他年份的男性提前退休比例均低于女性。近10年来女性提前退休比例的减少趋势,有利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提前退休人员中,单位类型为企业的超过3/4,女性单位类型为企业的超过80%,高出男性近8个百分点;单位所有制为国有单位的达到83.91%,男性提前退休人员来自国有单位的比例高出女性5个百分点。提前退休人员的单位类型和所有制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国有企业改革对提前退休的影响。从提前退休人员的职业地位看,男性提前退休者近2/3为工人,其原因与工人工资收入低、工作辛苦有关;而在女性提前退休者中,半数以上为干部,将该数据与女性退休人员中干部比例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以上结合起来分析可见,不但女干部人数明显偏少,而且女干部提前退休的比例明显偏多,社会经济环境不利于女干部发展。

  不同性别提前退休的影响因素

  在提前退休问题上,女性更容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男性更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对退休年龄的影响

  性别对提前退休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比男性低89%。对于男性更容易提前退休的问题,应该引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高度重视。

年龄是影响提前退休的首要因素。调查时退休人员的年龄越大,其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调查时年龄越小,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大。受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在1996~2005年退休人员中,提前退休的比例达到45.92%,男女分别为48.28%和44.16%。

  提高受教育年限可显著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无论在总模型还是在分性别模型都表明表明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1个百分点以上。与男性模型相比,提高受教育年限对降低女性提前退休的影响略大于男性。

  ——经济因素对退休年龄的影响

  干部身份可显著降低男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但对女性无效。与工人身份相比,干部身份可显著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而对于女性而言,即使有干部身份,也无法降低女性提前退休、增大按照政策退休年龄如期退休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女干部提前退休更多属于被动退休,男工人提前退休则更可能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失业、单位兼并重组或破产倒闭等原因所致。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可显著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该发现表明与企业相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能够较好地执行女干部退休年龄政策,这些单位的女性实际退休年龄显著高于企业,

  国有单位可显著增加提前退休可能性。国有单位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典范,理论上提前退休的比例应该较少。但回归结果发现,与非国有单位(外资和集体所有制等)相比,国有单位提前退休的可能性是非国有单位的1.38倍。

  ——社会因素对退休年龄的影响

  平均预期寿命越高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小。在总模型中,平均预期寿命每提高1岁,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6.4个百分点。在女性模型中,平均预期寿命每提高1岁,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3.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低于男性8个百分点,表明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对减少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低于男性。

  政策退休年龄越高提前退休的可能性也越大。该发现一方面表明女性更容易受到政策退休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如果不能确保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政策退休年龄,即使制定了延迟退休政策,其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换言之,即使政策退休年龄延迟再多,也无益于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保障男女平等就业权。

  此外,性别、干部身份和政策退休年龄的交互作用对总模型有效,对女性模型效果不显著。

  提前退休的性别影响与建议

  虽然女性在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与男性相差无几,平均预期寿命明显高于男性,但是在政策退休年龄、实际退休年龄方面均明显低于男性。男女都存在一定比例的提前退休现象,男性提前退休的比例及其与政策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女性。女性提前退休人员被动退休的女干部为主,男性提前退休人员绝大部分为工人。

  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干部身份、单位类型、所有制、平均预期寿命和政策退休年龄,都对提前退休具有显著影响。对总模型中实际退休年龄影响最大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年龄、性别、政策退休年龄。虽然性别、年龄和政策退休年龄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这三个影响因素却是性别问题的不同表现方式。基于性别差异,我国规定了男高女低的政策退休年龄;同时,基于性别和政策退休年龄的不同,男女职工在不同年龄被提前退休的性别差异明显。由此可见,性别、年龄和政策退休年龄的核心问题实际是性别问题。分性别看,单位类型、所有制对女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最大,干部身份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影响最大。

  虽然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均可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但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受单位类型、所有制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女性提前退休的更多是女性干部,男性提前退休的更多是男性工人。因此,在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下,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消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性别歧视,提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含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提前退休的比例。同时,加大对各级各类单位落实目前退休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纠正违反退休年龄政策、强行要求女性提前退休或内退的错误做法,依法维护女性的工作权益。此外,高度关注男性工人提前退休的特征,针对职业身份、单位类型和所有制对提前退休造成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提前退休的比例,切实发挥政策退休年龄的应有作用。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室助理研究员、博士)